-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墨家思想.ppt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思想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 名翟(di),战国时期鲁国人。出身下层,会制造木器(可与鲁班相比),技艺高超,善于守城。起初从学于儒,“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后来却走到了儒家的对立面,对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墨子及其弟子形成了一个有严密纪律的团体,称为“墨者”,墨子自任首领。墨子死后,首领称为“钜子”。墨者有一套严格的纪律,称为墨者之法。墨者出仕,要由钜子派出。墨者不仅学文,也须习武。 电影——《墨攻》。赵国攻梁,梁王向墨家求助,墨者革离出山助梁。 《寻秦记》中有关于墨家习武的内容介绍。 墨子救宋。 楚惠王重用鲁班为大夫,设计制造了一种攻城的工具“云梯”,引起各诸候国的恐慌。 墨子听说楚国准备攻打宋国,求见公输般。墨子给对方讲了一个故事:“北方有一人欺负我,想借你的力量杀死他。”公输般满脸不高兴:“这是什么话!”墨子说:“我送你十两黄金如何?”公输般一摆手:“对不起,我不想杀任何人。”墨子反问:“那你为何助楚攻宋呢?” 公输般被说服引墨子见楚王,墨子说服楚王,制止战争。 墨子的影响 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韩非认为,“世之显学,儒墨两家”。孟子认为,“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在战国时期,墨子的常说很受社会下层欢迎。 墨子曾广招学生,其学生主要来自社会下层的民众。 墨子的常说以实用为原则,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以兼爱为出发点,墨子提出了非攻、尚贤等主张。经济方面,墨子从实用出发,提出节用等主张。 1、兼爱 墨子生于战国初期,列国篡杀攻伐之事日益多而害益烈。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在于人之自私和不相爱引起的。 墨子兼爱思想的因果逻辑 人与人之间不相爱的结果,表现有二: 1、君臣、父子之间的自私自利。 2、战火不断。战国七雄纷争不断,合纵连横,逐鹿中原。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既然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那么,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交利的内容 兼爱即取消人我之间的界限,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限制,达到如下状态: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兼相爱、交相利能否行得通呢? 墨子认为完全可以,根据有三。 其一,古代实行过。“先圣六王”之时,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相安无忌。 其二,“君说之,故民为之。”楚灵王好细腰,许多人每天只吃一顿饭。勾践好勇士,士卒不畏死。君好臣行,君主只要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天下之人必然会响应。 其三,人我之间投桃报李,相互酬报。“无言而不雠,无得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据此,人们实行兼相爱,交相利,必有相应的酬报,天下乐融融。 兼爱思想与儒家之仁的区别: 1)施爱之差等不同。 儒家行仁,始终坚持按亲疏远近以推恩先后之原则。孔孟之思想均不脱离宗法之背景,爱有差等,要依血缘关系的远近和政治地位的高低确定受的程度。 墨子贱人出身,对于宗法制度,既无亲切之体验,更无留恋之同情。故其兼爱之说,较注重爱利之普及,主张爱无差等。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乃人类之自然倾向。儒家则用此为博爱之基础,而墨家则超越之以图直达于大同。 2)儒墨论仁爱之原本不同。 孔子言仁,以个人之仁心为起点。孟子言仁,以恻隐之心为发端。他们皆注意主观之情感,未尝以客观之效果为仁爱之根基。 墨子不重视个人之品性,而倾向于依效果之利害,定爱恶之取舍。《兼爱》三篇均强调为别人付出可得到报偿,而绝口不言仁爱之主观情感。 二、尚贤 战国初期的下层封建主,特别是士,要求参与政事。但是政权为大贵族主垄断,在用人上还继承西周以来的传统,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要求开放政路,任人唯贤就成了社会的呼声。 针对这种状况,墨子提出“使能以治之”的用人原则,打破“富贵”、“亲戚”为用人范围的旧框框。用人应当“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官无常贵而民无常贱”的口号。 墨子尚贤说应注意的方面: 1)墨子尚贤不仅反对官禄世袭,而且攻击权臣佞幸篡位。 2)墨子尚贤意在保留封建制结构,但给底层流入上层社会的机会,非要荡平阶级,泯灭尊卑贵贱。 评析墨子看到社会各阶层之间正常流动对于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性,也代表了下层民众的呼声。(当下中国,也应保持底层向上层的正常流动,防止阶层板化现象。) 贤能有何标准? 墨子的贤能标准是他的十项主张,简而言之,即能实现“上下调和”的人。 这些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