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江苏高考文“绿色生活”范文示例5篇
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范文示例5篇.txt﹃根网线尽赚了多少人的青春い有时候感动的就是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破碎不是最残酷的 最残酷的是踩着这些碎片却假装不疼痛 固执的寻找﹎将来就算我遇见再怎么完美的人,都有一个缺点,他不是你,_____下辈子要做男生,娶一个像我这样的女生。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范文示例5篇
绿色生活(一)
60年代
蔡肇基 语文特级教师
(1963年参加高考,考入南师大中文系)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但是……
我到过江苏的一些地方,如果把江苏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片的话,你会发现,从南到北,绿色愈来愈浓烈。在苏南,车厢里的你向两侧看吧,一座楼接着一座楼,一个村接着一个村,一个开发区接着一个开发区,少见了成片的农田,不见了成片的绿色。苏中的绿色多了些,而苏北,那可确实是绿色的天地了。这里的人烟似乎少了许多,许多地方不见什么农舍,扑进你的视野的,是菜花,是麦浪,是意杨,绿成了一片片,绿得快顶上了天,天和水也映得更绿更蓝,真是绿色的天地,金黄菜花的点缀则更添加了一份富丽,堪称“生机勃勃,赏心悦目”。但是,说到经济的发展,毋庸讳言的是,只怕暂时还没有与绿色的程度成正比。
再放大一点视野,到那高山密林地,偶见一竹屋茅舍,炊烟升起,烧的是秸秆树枝,“碳排量”极低,百姓所过的无疑是“绿色生活”,但他们的状况到底怎样?缩小视野,我所住新街口地区,高楼林立,绿色偶有立足之地,但这里是全国乃至于全世界闻名的商业中心,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看来也喜爱这里,最近先生的铜像又回到新街口广场了。铜像无知,凭人摆布,但起码可以说明的是:极少绿色,没有亵渎中山先生!
有人会说,发达国家不也是绿色家园吗?诚然。我未去过欧、美,但去过澳、新,那里的确是绿色连天,更妙的是,无际草地上的天空,时有彩虹,一日几现,而我们这里,彩虹已难得一见。那里的生态真是好极了。但这一切又不难理解:他们人少啊,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只是我们的几十分之一啊,如果人口密度相似,恐怕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绿地了,非变草地为粮田和居住区不可!
我并非是反对绿色生活或反对“人与自然和谐”,而是说,不要仅是强调绿色而忽视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首先,发展有时候会毁掉一些绿色,这避免不了,绿色该让步就得让一点步。第二,绿色自身也该求发展,要科学地保绿色,换绿色,或虽然少了一点绿色却提升绿色的质量,绿色不能自视为自然的宠儿一成不变,据说,苏北的意杨也是引进的树种,这就是“发展”。第三,要坚决反对“伪绿色”,我的确看到过一座笔立的山峰充满浓绿,但风儿吹过,不见枝叶摇动,原来那绿色是泼浇上去的。食品等方面更要谨防假“绿色”之名,行害人之实。总之,科学发展第一,悠悠万事,发展为大,绿色的问题应包含在发展的问题之内。有些西方人士就是要逼着你发展中国家把“碳排量”降到什么程度,实际上就是要限制你的发展,庆幸的是,我们已有警惕。
行进在苏北的高速公路上,有时会想,这路上车流似不甚多,占用土地建高速,是否值得。但又一想,“要致富,先修路”,少掉一点绿色,建四通八达之路,恰恰是为了大发展。苏北前途无量。把江苏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片,我不是苏北人,也不是苏南人,而是苏中人,不偏不倚。我祝福江苏南、中、北各地。
得分:70分(满分)
评语:文章从反向立意,以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来论“绿色生活”,有战略眼光,切中了问题的要害。用具体的感受、感慨,“牵引”着沉思与焦虑,把人带入作者的思路之中,自是高明。生态与发展的两难选择,文章偏向于“发展”,但是又力求“中庸”。若为高考作文,翘楚无疑。
绿色生活(二)
70年代
王奎礼
(金陵中学语文老师,1977年参加高考,考入扬州师范学院)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全国人民几乎都得实惠了。电视,黑白换彩色的了;沟通,写信换电邮了;通话,大哥大换3G了。可是,三十年的教育改革,学生得的实惠却少得可怜。书包,依然那么重,甚至更重;试卷,依然那么多,甚至更多;题目,依然那么难,甚至更难。学生依然像他们的父辈做学生时那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禁要问: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绿色的学生生活呢?
所谓“绿色的学生生活”,就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生活,就是有利于学生成才的生活,就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有利于我们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这样的学生生活,它不应该只是从小就背负着父辈们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穿梭于各种辅导班之间,不应该只是接受围绕考试而进行的模式化的应试教育,不应该只是做着各种试卷最后凭着一份试卷定终身,因为这样的生活,很难培养出身心俱佳的一代新人,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很难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泰斗。“绿色的学生生活”,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应该顾及学生多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