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感染预防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N感染预防控制.ppt

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包括: 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若确需离开时,戴外科口罩。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每天更换。 减少转运, 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加强通风。 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消毒。 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不探视,不设陪护。 距离——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戴上外科口罩。 针对人群: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 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原则: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 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进入隔离病室,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进行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如: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等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 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处理所有的锐器时防止被刺伤。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b)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c) 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a)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b)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 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c) 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 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 ℃及时就诊。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 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 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患者死亡后,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 ?1、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2、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3、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 4、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 5、保持手部卫生,常洗手。在做食品之前、制作之中以及制做之后,餐前便后,处理生禽畜肉和生鸡蛋后等均要洗手等。 一、存在问题: 1、感染科设备不到位如呼吸机; 2、重症医学科只有一台呼吸机,无定期维修记录; 3、CT室无传染病检查后消毒记录; 4、感染科发热门诊、呼吸门诊未分开; 5、门诊、住院部未将清洁区、半污染区等分开; 6、机动人员未定期培训; 7、无低温灭菌设备; 8、危重病人的转运流程不完善; 9、急诊科无预检分诊和隔离留观室; 10、预检分诊点用品配备不足如血压计、N95口罩(至少2套)。 11、各部门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有效期(如口罩、手套等)。 1、疫情期提高警惕,做好分诊点和感染科的工作; 2、建立组织机构(人员变动时更换)、应急机制; 3、无流行病史或接触史的发热病人可在儿科或成人隔离输液室输液; 4、不能排除(疑似)的在感染科门诊留观; 5、所有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6、物体表面加强消毒,排泄物用0.2%的消毒灵液作用后再至少30分钟后再进入下水道。 7、检验科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