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活塞连杆组gai.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活塞连杆组gai.ppt

第三节:活塞连杆组 一、活塞 (二)活塞基本构造 (4)活塞的安装方向和顶面标记 二、活塞环 (3)材料及表面处理 (二)气环 (3)气环的特殊断面(结构措施) 扭曲原理 (三)油环 三、 活塞销 四. 连杆 (2)组成 * 2)活塞顶部与缸盖、缸壁共同组成燃烧室。 1)承受气体力、将此力通过活塞销传给连杆,推动曲轴旋转。 (一)功用、工作条件与要求 要求: 2)运动速度高、受交变力作用 工作条件: 1)工作温度高、气体压力大; 3)导热性好; 5)与缸壁间有较小摩擦系数和间隙。 2)质量尽量小、保持最小惯性力 4)足够的耐热性;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分为:顶部、头部和裙部。 (1)活塞顶部 目前广泛采用铝合金活塞 顶部 活塞环 活塞销 活塞销锁环 活塞裙 顶部 环槽 活塞裙 结构特点: 形状:1)平、凹、凸顶 2)背面有加强筋 活塞顶形状 工艺:1)力求光洁; 2) 可在顶部喷镀陶瓷; 它耐高温、耐腐蚀,但与铝的结合性能较差,易龟裂剥落。 裙部 环槽部 (3)活塞裙部 作用:1)为活塞运动导向;2)承受侧压力 护圈 作用: 1)承受,传递气体压力; 2)与活塞环一起实现气缸密封; 3)将活塞顶吸收的热量通过活塞环传导到气缸壁上 2)油环槽底面上钻许多径向小孔 构造特点: 1)切有2~3道环槽。(1~2装气环) 3)加环槽护圈 4)加工隔热槽 隔热槽图示 绝热槽 膨胀槽 受力分析: 1)把裙部断面加工为长轴垂直于活塞销方向的椭圆形。 2)直径加工成上小下大的近似圆锥形;3)裙部开“T”形或“II”形槽 4)活塞裙部沿销座外端面铸造时凹陷0.5~1mm 活塞结构特点: 5)采用双金属活塞 a. 恒范钢片式; b. 自动调节式; c.筒形钢片式 6)其他结构 1. 喷油冷却( 油冷活塞) 2. 隔热膜 (a)温控结构 (b)裙部表面保护 1.镀;2.外表面磷化 3.涂石墨(锻铝活塞);4.表面粗糙化 (c)偏置销座 (d)减压腔 (e)桶形裙 活塞顶面有方向标记(因活塞裙部膨胀槽位置、顶部形状不对称、气门坑或偏置销座等原因) (1)作用 1)气环:密封和传热作用。 2)油环:刮油和布油作用。 (2)工作条件 与缸壁间高速滑动摩擦、与环槽侧面的上下撞击。由于活塞的锥度和椭圆度,活塞环会沿径向产生一张一缩的运动,使环受交变应力而容易折断 在高温、高压、高速润滑困难下工作。 高温热负荷使环的耐磨性能、 弹性性能下降,是发动机零件中工作寿命最短的。 环径 环侧 环面 环厚 环高 油孔 环由优质灰铸体、球墨铸体或合金铸体制造(具有耐磨、导热、磨合、冲击韧性和足够弹性) 表面处理:多孔镀铬或喷钼。 (4)间隙 活塞安装时留有端隙、侧隙、背隙 Δ1—端隙(开口间隙) Δ2—侧隙(边隙) Δ3—背隙 气环漏气通道: a. 环面与气缸壁间;b. 环与环槽侧面间 c. 开口端隙处。 1)第一密封面建立。 在自由态下,D活塞环D缸径,装入气缸,环产生一定的弹力P0与缸壁压紧,形成第一密封面。 2)第二密封面建立。 气缸内未被密封的气体不能通过第一密封面下窜,进入侧隙和背隙。 环与环槽的侧面密封压紧力由气体压力P1、活塞环惯性力Pj、和摩擦力F三个沿气缸轴线方向力决定。 ∑F=P1+Pj+F ∑F0:靠在环槽的下侧(压缩、作功、排气行程) ∑F0:靠在环槽的上侧(进气行程) ∑F=0:浮动于环槽中跳上跳下(环的颤振,危险) 3)气环第二次密封 窜入活塞环背隙和侧隙的气体,产生背压力和侧压力,使环对缸壁和环槽进一步压紧。显著加强第一、二密封面密封。 漏气通道 环槽中气体压力的下降 4)开口端隙的防漏 它是唯一的漏气通道, 各环的开口按迷宫式封气路线错开安装。 (2) 活塞环泵油作用及危害 活塞下行 活塞上行 危害: 1) 增加了润滑油消耗 2)火花塞可能因沾油不能产生电火花 3)使燃烧室积碳增多,甚至环槽内形成积碳。挤压活塞环而失去密封作用。 泵油过程: 由于侧隙和背隙,当活塞下行——环靠在环槽上方——刮下的油充满环槽下方—活塞上行——环靠在环槽下方——润滑油泵入活塞顶 采取减小环质量、特殊断面形状气环,油环下设减压腔或用组合环式油环等方法可减少泵油危害 3)扭曲环 矩形环 锥形环 内切口扭曲环 外切口扭曲环 梯形环 桶形环 1)矩形环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活塞头部散热 2)锥形环 线接触—单位压力大—利于密封和磨合,但传热性较差。 活塞环装入—受压产生弯曲变形——中性层外产生拉应力——内产生压应力—拉应力合力F1指向环中心——压应力合力F2背离环中心——矩形环中性层内外端面对称——不产生扭矩—扭曲环中性层内外断面不对称——形成力偶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