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5 固态相变-贝氏体转变.ppt
10.5 贝氏体转变 Bain, E.C. 等人在研究钢中奥氏体分解反应时所确认的不同于珠光体转变的一种相变 1 贝氏体转变的特点 (1)贝氏体转变包括形核与长大 贝氏体转变的特点 (2)贝氏体转变是通过切变方式进行 (3)贝氏体转变的不完全性 某些合金钢中,在珠光体转变C曲线与贝氏体转变C曲线完全分离的温度区间保温,过冷奥氏体完全不能转变成贝氏体,转变量为零 2 贝氏体的类型与组织形态 贝氏体形态最常见的是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1)上贝氏体(B上) 钢中典型的上贝氏体由成簇分布的平行条状铁素体和条间存在的不连续条状渗碳体所组成 典型上贝氏体 (2)下贝氏体(B下) 基本特征是针状或片状铁素体内分布呈一定角度排列的ε-碳化物,各下贝氏体之间都有一定交角 (3)其他类型贝氏体 图10-37 贝氏体组织形态示意图 (a)粒状贝氏体 (b)无碳化物贝氏体 (c)准上贝氏体 (d)准下贝氏体 (e)特殊下贝氏体 ①粒状贝氏体 一般在稍高于上贝氏体的形成温度下形成 ②无碳化物贝氏体 钢在上贝氏体转变区的上部温度范围内形成的,试样表面浮凸多呈“∧”形 ③准上贝氏体 由条状铁素体和条间的残余奥氏体薄膜组成 ④准下贝氏体 在贝氏体的铁素体内按一定角度(与板条轴线方向呈20°夹角)排列着残余奥氏体 ⑤特殊下贝氏体 延长等温时间,准下贝氏体中的残余奥氏体将析出ε-碳化物,进一步延长等温时间会使ε-碳化物转变成Fe3C(BC1) 反常贝氏体及柱状贝氏体 此外还有反常贝氏体及柱状贝氏体 3 贝氏体转变的机制 贝氏体转变具有形核长大及类似马氏体切变的双重特征 4 贝氏体的性能 主要取决于其组织形态。贝氏体混合组织中铁素体、渗碳体及其他相的相对含量、形态、大小和分布以及与位错的交互作用等会影响贝氏体的性能 *刘志勇 吉 首 大 学 物 理 与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JiShou University 转变组织称为贝氏体 贝氏体是α相(α-Fe)+Fe3C的两相组织,转变的化学反应式与珠光体转变一样 贝氏体转变的温度低于珠光体转变,过冷度ΔT大,转变的驱动力ΔGν较大 通常需要一定孕育期,孕育期内,碳在奥氏体中重新分布,造成浓度起伏,奥氏体成分越来越不均匀形成富碳区和贫碳区,在含碳较低的部位首先形成铁素体晶核 铁素体形核后,浓度起伏合适且晶核尺寸超过临界尺寸时开始长大,长大的同时,过饱和的碳从铁素体向奥氏体中扩散,并于铁素体板条之间或在铁素体内部沉淀析出碳化物 贝氏体转变时在试样抛光表面上显示出与马氏体相变类似的浮凸效应。同时贝氏体中铁素体与奥氏体保持共格联系并在特定晶面上析出 中、高碳钢里,上贝氏体中铁素体的惯析面近于{111}γ,而下贝氏体的惯析面近于{225}γ,分别与低碳马氏体和高碳马氏体的惯析面相同 贝氏体中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保持严格的晶体取向关系 如共析钢在350~450℃之间形成的上贝氏体中,铁素体与奥氏体间存在西山关系:(111)γ//(110)α,[211]γ//[110]α 这个温度区的下限最高温度定义为BS。在BS以下的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温,通常等温转变到一定程度即行停止 贝氏体转变的不完全度随等温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可以见到粒状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准贝氏体、柱状贝氏体及反常贝氏体等 形成温度较高,多在奥氏体晶界成核,自晶界的一侧或两侧向晶内长大,光学显微镜下呈羽毛状特征 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加,条状铁素体变薄,位错密度升高,渗碳体的数量增加,渗碳体形态依次由颗粒状变为链珠状、短杆状,直至不连续条状。典型上贝氏体中铁素体的惯析面为{111}γ,转变产生的浮凸具有多重起伏特征 图10-36 典型上贝氏体 (a)显微组织照片×500 (b)透射电子显微像×5000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下贝氏体呈黑色针状 下贝氏体成核部位既可在奥氏体晶界,也可在奥氏体晶粒内部 下贝氏体的立体形貌呈透镜片状,亚结构也是高密度位错,未发现孪晶亚结构。下贝氏体形成时产生表面浮凸与上贝氏体不同,呈“∨”或“∧”形 多在低、中碳合金钢中出现,由条状铁素体与岛状物组成 岛状物由富碳奥氏体或其转变产物组成,多为马氏体和奥氏体,故称M-A岛 多在低、中碳合金钢中出现,在奥氏体晶界形核,最终成长为一组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条,板条尺寸及间距较宽,条间夹有富碳奥氏体,其晶体学特征与上贝氏体相同 主要在低、中碳低合金钢中出现,加入一定量的Si可控制渗碳体析出,使贝氏体中的铁素体条间的残余奥氏体保留下来 准下贝氏体的铁素体条内可观察到许多亚板条 常在中、高碳并含有Si的钢中出现,而且在等温时间较短时容易见到 Fe3C(BC1)分布在与贝氏体中的铁素体条轴线约呈20°角的方向上,表明BC1源于奥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制图-形位公差培训讲义.pptx VIP
- 11.21 峥嵘岁月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pptx VIP
- 08D8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外布线.docx VIP
- 16MR204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图集.docx VIP
- 肿瘤的诊断课件.ppt VIP
- DB1309T122-2022《海水池塘对虾养殖技术规范》.docx VIP
- 110kV变电站防雷接地施工方案.doc VIP
-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解析汇总(卢飒第二版) 第1--11章.docx VIP
- —机械制图与形位公差 识图与公差.ppt VIP
- 十足股份鲜食认证测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