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液晶显示是当前液晶应用研究的主题,同时也是当今最为重要的显示技术之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显示技术所面对的应用需求也愈加广泛。从新的应用需求
和市场竞争角度分析,应用胆甾相液晶 (CLC )来实现反射式、双稳态、彩色柔
性显示将成为液晶显示发展的最新趋势,同时也将是整个显示领域发展的一个重
要方向。
本文以实现反射式、双稳态、彩色柔性液晶显示为目的,采用微胶囊化方法
实现了液晶的分散、致稳和保护,并制备了刚性、柔性的聚合物致稳胆甾相液晶
(PSCT )显示器件,对液晶微胶囊产品的显示应用性能,显示器件的电光性能,
以及薄膜显示器件的制备工艺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首先,本文分别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为膜材料采用溶剂蒸发法,
以明胶-阿拉伯胶(Gelatin-GA )为膜材料采用复凝聚法,以脲醛树脂(U-F )为
膜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液晶微胶囊。通过对微胶囊产品形貌、组成、粒径
大小和分布的分析和讨论,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反应温度、搅
拌速度、物料组成和助剂等。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以上方法可以有效的制备液晶
微胶囊产品,对应工艺过程不会破坏液晶的本征结构。
其次,对液晶微胶囊产品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以
PMMA 、Gelatin-GA 和U-F 为膜材料时,对应微胶囊产品具有透明的囊壁;胆甾
相液晶微胶囊大小在2~30 μm 时,具有最好的显色效果;球形胆甾相液晶微胶囊
本身能够显示多种颜色,但不适用于制备彩色PSCT 薄膜;扁平球形胆甾相液晶
微胶囊本身仅仅显示内部芯材的本征颜色,适用于制备彩色PSCT 薄膜。以CLC
微胶囊显色分析为基础,讨论了液晶分子在微胶囊内部的排列方式,并通过建立
模型,理论上验证了微胶囊形貌和其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最后,采用CLC 微胶囊产品制备了PSCT 薄膜,并与透明电极结合,制备了
胆甾相液晶显示器件。在直流稳态电压驱动下,显示器件实现了反射式、双稳态、
彩色显示效果。当以ITO 玻璃为电极并控制液晶薄层厚度为8 μm 时,对应刚性
平板显示器件的驱动电压大约为40 V ;当以ITO/PET 薄膜为电极并控制液晶薄层
厚度为8 μm 时,对应柔性显示器件的驱动电压大约为45 V 。
关键词:液晶,微胶囊,溶剂蒸发法,复凝聚法,原位聚合法,彩色柔性显示,
PSCT ,电光性能
I
ABSTRACT
As the key technology for LCs application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play technologies at present.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is pushing
forward the boundary for more advanced display technolo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functions and market competition, applying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CLC) to
achieve reflective, bistable, and flexible color display will become the new trend of
LCD development,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whole
display field.
In this dissertation, to effectuate a reflective, bistable, flexible, and colorful LCD,
microencapsulated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disperse, stabilize, and protect the LCs,
and the final products were employed to fabricat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