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芳烃衍生物结构毒性定量关系和致毒机理的理论的研究.pdf

硝基芳烃衍生物结构毒性定量关系和致毒机理的理论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士论文 硝基芳烃衍生物结构·毒性定量关系和致毒机理的理论研究 摘 要 硝基芳烃是一类重要的污染物,应用广泛且在环境中大量存在,对生态环境造成 了严重污染,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对硝基芳烃的毒性进行系统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 Stmcm坨-ActivityRelationship, QSA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毒性研究方法,已广泛用于硝基芳烃类化合物的毒性研究。 目前,在建立硝基芳烃毒性QSAR模型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何获得分子描述符的问 题,先前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或采用半经验分子轨道计算获得,前者费时费力且误差 较大,后者属于近似研究,结果欠准确。随着计算机和量子化学理论的飞速发展,考 广泛应用,其计算结果较为精确,又比较节省机时,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将DFT 方法应用于硝基芳烃毒性研究的文献报道。此外,文献研究表明,2,4,6-三硝基甲苯 平与动物的染毒剂量相关。其它硝基芳烃也有类似报道。但是至今亦未见有与此相关 的动态理论计算工作报道。对硝基芳烃衍生物的致毒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围绕硝基芳烃衍生物的毒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研究,全 部工作主要分为三章。 1.以硝基芳烃对黑呆头鱼的急性毒性研究为例,运用不同理论水平的量子化学 方法等计算28种硝基芳烃化合物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获得它们的分子结构描述 符,结合硝基芳烃对黑呆头鱼的急性毒性实验值,建立了相应的QSAR模型。结果 PM3方法;相比于HF方法,B3LYP模型能对硝基芳烃的致毒机理作出更为合理的 解释。故就本例而言,B3LYP方法更适合于硝基芳烃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2.运用DFT-B3LYP方法研究硝基芳烃的分子结构与其毒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QSAR),寻找影响其毒性大小的关键结构因素,对同系物的已有毒性进行阐明、 对未知毒性进行预测,并为硝基芳烃的毒性降解处理提供有意义的建议。 硝基甲苯、硝基苯胺、卤代硝基苯等多系列的硝基芳烃化合物进行分子几何全优化计 算,获得相关量子化学参数作为分子描述符,结合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圆腹雅罗 鱼和斜生栅列藻等不同物种的急性毒性实验数据,分类建立了毒性QSAR模型,讨 论了硝基、氨基和卤素等取代基对化合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是硝基芳烃衍 生物的主要致毒基团,硝基数越多,化合物的毒性越大。单硝基取代芳烃和多硝基取 代芳烃具有不同的致毒机理,前者为极性麻醉型毒性化合物,其毒性大小由疏水性和 i 摘要 博士论文 电子反应性共同决定,毒性作用主要为对细胞膜的穿透刺激作用;后者为反应性毒性 化合物,其毒性大小主要由电子反应性决定,分子可能发生单电子还原或亲核取代等 反应而致毒。苯环上的其它取代基视其电子特性不同对硝基芳烃的毒性影响也不同, 给电子基团如氨基会削弱硝基芳烃的毒性;吸电子基团如卤素则会增强化合物的毒 性。故采用合适的包覆剂将硝基包覆或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应该是治理硝基芳烃类 化合物污染的有效途径。文中给出的稳健QSAR模型可用于相应化合物对不同物种 急性毒性的预测。 3.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以乙硫醇(C2H5SH)作为含还原性巯基的生物蛋白 大分子(R.SH)的简单模型物,对TNT及其代谢产物、硝基苯和二硝基苯以及卤代 硝基芳烃等不同类型的硝基芳烃的还原代谢中间体亚硝基芳烃与乙硫醇的反应,进行 了量子化学动态计算。寻找反应过渡态,求得反应活化能,从理论上探讨了硝基芳烃 的致毒机理。 以DFT-B3LYP/6.3 1G*方法全优化计算了n盯、2.氨基-4。6.二硝基甲苯和4.氨基 -2,6.二硝基甲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还原中间体亚硝基芳烃及其与乙硫醇反应各驻点 的结构,求得质子化亚硝基芳烃中亚硝基氮与巯基硫间距离分别为2.005A、1.935A 和1.955A时的反应过渡态(TSl,TS2和TS3)以及相应的活化能15,443kJ/mol、36.286 kJ/mol和45.994kJ/mol。表明硝基数越多,反应越易进行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