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化学成分地研究一般方法.ppt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的一般方法 新疆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资源植物实验室 古丽扎尔·阿布都克依木 2010.11.1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历史 中国: 公元12世纪,使用大麦发芽制造饴糖;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五倍子“看药上长起长霜,药则已成”,长霜即为没食子酸结晶,另外还记述了升华法制备纯化樟脑的过程。古代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中医药发展几乎停滞,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有较大发展。 日本: 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对众多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领先成果。如人参、黄芪、葛根、芍药、柴胡等。 中药化学研究概况: 建国以来我国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研制开发的新药有40余种,例如青蒿素、川芎嗪、靛玉红等。我国作过比较深入的化学成分或药学研究的中药有200余种 有200余种有效成分被制成500余种制剂已用于临床。 分离出的有效成分种类以生物碱、二萜、三萜、黄酮类居多。 2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麻黄碱(左旋麻黄碱),使麻黄碱成为世界性常用药物。麻黄碱具有兴奋中枢、收缩血管、增强汗腺、唾液腺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是麻黄平喘的主要成分。 30年代发现了延胡索乙素(消旋四氢巴马丁)、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均有镇痛作用。 40年代陆续生产了麻黄碱、芦丁、洋地黄毒苷、咖啡因、小檗碱、山道年、狄戈辛、西地兰、阿托品、长春新碱等。 70年代以后 羟基喜树碱—抗癌 高三尖杉酯碱—抗白血病 天花粉蛋白—引产 青蒿素、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抗疟 中药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更注重以活性为指标追踪有效成分的分 离,我国尤为重视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 活性指标,更能体现中医药特色。 更注重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如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吸收新技 术、新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经验。 目前,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有两 种,一是将化学成分分离和药理活性测试分阶 段交替进行。另一是以简单、灵敏、可靠的活 性测试方法为向导,紧密结合已建立的能够确 切反映复方疗效的动物模型,对分离的每一个 部位进行活性定量评估,追踪活性部位,从而 分离鉴定出活性成分。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 (一)从物质基本类型分:有机物、无机物。 (二)按元素组成、结构母核分:生物碱、 黄酮、苷、醌、甾、萜、苯丙素等。 (三)按酸碱性分:酸性、碱性、中性。 (四)按溶解性分:非极性(亲脂性)、 中极性、极性(亲水性) (五)按活性分:有效成分、无效成分 具有生物活性,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称为有效成分。 与有效成分共存的无生物活性的成分称为无效成分。 (六)按生合成途径分:一级代谢产物 (如糖、蛋白质)、二级代谢产物(如生物碱、黄酮、皂苷)。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基本概念 1、提取:利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将所要成分尽可能从原料中完全提出的过程。 2、分离:将提取物中所含的各种成分一一分开,并将得到的单体加以精制的过程。 二、提取方法 水 溶剂提取法:溶剂 亲水性有机溶 亲脂性有机溶 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升华法 压榨法 (一)溶剂提取法 1、原理 根据中药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性不同, 选用对所需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 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成分从药材组织中 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选择溶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 2、选择溶剂的要点 对所要成分溶解度大 沸点适中容易回收 低毒安全 中药化学成分中,萜、甾等大环、稠环化合物极性小,易溶于氯仿、乙醚等;糖、苷等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中;酸碱性成分因存在状态不同溶解性不同。 最常用的溶剂为乙醇。 3、溶剂的分类 强极性溶剂: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 能与水任意混溶(甲醇、乙醇、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 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正丁醇、乙醚、乙酸乙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