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子光谱_sw_2012_7.ppt
d - d 跃迁-波长 d-d跃迁谱带在可见光区,配合物的颜色基本上都来自于d-d跃迁。如[Co(NH3)6]3?的?Max在450 nm左右,这相当于蓝色可见光(光谱色),我们观察到的是它的互补色—橙色。 物质吸收的可见光波长与颜色 吸收光 波长∕nm 吸收光 波数∕cm-1 吸收可见光 颜色 物质的颜色 400~435 435~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595 595~605 605~750 25000~23000 23000~20800 20800~20400 20400~20000 20000~17900 17900~17200 17200~16800 16800~16500 16500~13333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绿蓝 蓝绿 d - d 跃迁-强度 自旋选律:电子在自旋多重度相同的能级间的跃迁是允许的。 对称性选律:电子在宇称相同的能级间的跃迁是禁阻的。(Laporte规则) 对称性禁阻 s,d为g对称性,p,f为u对称性,由于g-g、u-u跃迁禁阻,g-u跃迁允许,所以s-p、p-d的跃迁是允许的,而p-p、d-d的跃迁是禁阻的。 对于过渡金属离子来说,就不会出现d—d跃迁,也就看不到配合物的颜色。 禁阻的解除因素 如果存在自旋禁阻时,由于电子的自旋角动量与轨道角动量的偶合,可使自旋禁阻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除,因此对光仍能产生一些比较弱的吸收。如[Ni(H2O)6]2?(d8),??1,吸收为3A2g?1A2g的跃迁。 当存在对称性禁阻的情况下,也可部分解除禁阻。 对称性禁阻部分解除的因素 对于无对称中心的配合物,如Td点群,px、py、pz具有T2对称性,而dxy、dyz、dxz也具有T2对称性。对称性相同的轨道可以混合,即p和d可混合,结果d—d跃迁含有p的成分,这样一来,d—d禁止的跃迁得到某种程度的解除,而可以看到d—d跃迁。 对称性禁阻部分解除的因素 对于有对称中心的配合物,如Oh场中,p具有t1u对称性,而d具有t2g、eg对称性,二者不能混合。但是Oh配合物中有几种振动模式,其中有的振动对于反演中心是反对称的,属于u振动,它破坏了配合物的中心对称性,即Oh点群通过振动,降低了对称性,变为C4v点群(无i)。C4v点群中,pz、dz2?a1对称性;px、py和dxy、dyz?e对称性,所以pz与dz2混合,px、py与dxy、dyz混合,导致p和d有掺杂,这样d—d跃迁含有p的成分,可以观察到。 ? 归属 10-2~100 自旋禁阻,宇称禁阻 100~102 自旋允许,宇称禁阻(有i) 102~103 自旋允许,宇称禁阻(无i) 104 自旋允许,宇称允许(荷移光谱) 电子跃迁强度 d - d 跃迁-谱带宽度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激发 Jahn-Teller效应 旋轨偶合 d - d 光谱的特点 在可见光区 强度小 吸收峰宽 dN 离子配合物的d-d光谱 dN 离子配合物的d-d光谱 dN 离子配合物的d-d光谱 电子光谱UV-vis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M + 热 M + 荧光或磷光 ?E = E2 - E1 = h ?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M + h ? ? M * 基态 激发态 E1 (△E) E2 光吸收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A ∝ b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 ∝ c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A = lg(I0/It)= εb c 式中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 cm 为单位; c: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 mol·L-1; ε:摩尔吸光系数,单位 L·mol-1·cm-1; 摩尔吸光系数ε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度村镇(社区)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企业员工入职登记表.pdf VIP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docx
- 机电安装工程安全技术交底.docx VIP
- 压缩空气储能.pptx VIP
- 曹冲称象的故事(1)(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絮语文】2025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讲评课件.pptx
- 中职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第8课 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案 .pdf VIP
- T/CI 218-2023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选点规划技术规程.pdf
- 2025年党建工作汇报总结及新年党建计划思路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