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整形班车损定损教案.doc
汽车车身损伤评估
一、车身结构及车身材料
2课时 2013年8月26日 汽车整形1101班 3-4节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汽车车身结构的基础知识
2、掌握汽车车身结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讲解汽车车身材料与车身结构
2、难点:掌握汽车车身结构性能
一、车身结构基础知识
1、汽车车身概述
1)汽车车身的功用。汽车车身既是驾驶员的工作场所,也是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2)汽车车身组成。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及门窗、前后钣金件、车身附件、内外装饰、座椅以及空调装置等。对于货车和专用汽车,还包括货箱和其他专用设备。
3)车身壳体结构。
① 非承载式车身
② 承载式车身
③ 半承载式车身
二、货车车身
1)驾驶室。
① 驾驶室的类型货车驾驶室按其结构大体可 货车驾驶室的类型
分为长头式、短头式和平 (a)长头式 (b)短头式 (c)平头式
头式。
② 驾驶室的结构,货车驾驶室多采用非承载式无骨架的全金属壳体结构,它是由薄钢板冲压件焊接而成的。驾驶室没有明显的骨架,由外部覆盖件和内部钣件焊合成壳体,通过3点或4点弹性悬置与车架连接。
图 解放CA1092型货车驾驶室壳体
1—前围侧盖板 2—前围板 3—前围上盖板 4—前风窗框下横梁
5—前风窗框上横梁 6—顶盖 7—上边梁8—后围上横梁 9—后围板 10—地板后横梁
11—左后立柱 12—地板 13—左门槛 14—左前立柱
2)货箱。
货箱亦称车箱。
3)自卸汽车的举倾装置。
三、客车车身
1)非承载式车身。这种车身由专业化车身厂生产,然后安装在现成的货车底盘车架上。
图 奔驰0404大型客车的承载式车身骨架
1—侧风窗立柱 2—顶盖纵梁 3—顶盖横梁 4—顶盖斜撑
5—上边梁 6—前风窗框上横梁 7—前风窗立柱8—仪表板横梁 9—前风窗框下横梁 10—前围搁梁
11—后风窗框上横梁 12—后风窗框下横梁13—后围加强横梁 14—后围立柱 15—腰梁
16—角板 17—侧围搁梁 18—斜撑19—底架横格栅 20—侧围裙边梁 21—裙立柱
22—门立柱 23—门槛 24—底架纵格栅
2)半承载式车身。客车专用底盘,其车架由两根前后直通的纵梁与若干横梁等组成,将车架用若干悬臂梁加宽并与车身侧壁刚性连接,使车身骨架也分担车架的一部分载荷。
3)承载式车身。其底架是由薄钢板冲压或用型钢焊制的纵横格栅,以取代笨重的车架。格栅是高度较大(约500mm)的桁架结构,因而车身两侧地板上只能布置坐席,而坐席下方高大的空间可做行李箱,适用于大型长途客车。
四、轿车车身
1)轿车车身类型。
① 凹背式(3厢型)凹背式车身以出租车为代表,多见于中型轿车。 ②厢型,厢型车。 ③ 厢型
从外观看是不分箱的平头式,驾驶室和行李箱及发动机室都在同一箱内,发动机的位置有在前座椅下、(地板)下置、前置、后置等各种形式。
2)轿车车身壳体。
① 非承载式车身。这种车身轮轴基本上都是固定在车架之下的。
图 典型的非承载式车身和车架结构
1—内、外发动机罩 2—底板和外侧座椅支架 3—后侧轮罩内板
4—后侧围板 5—车门槛板和底板侧梁6—内外板、门铰链侧板 7—前内隔板 8—前围板
9—散热器支架 10—发动机罩锁扣支架 11—防振梁12—内、外中边梁 13—上、下中横梁
14—后边梁 15—后横梁 16—后边梁
② 承载式车身。绝大多数轿车都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
③ 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的碰撞特点。
图 捷达轿车的承载式车身壳体
1—散热器框架 2—前围板 3—前风窗框上横梁 4—前风窗框上横梁
5—顶盖 6—后风窗框上横梁 7—上边梁8—后风窗台板 9—后围板 10—后立柱(C柱)
11—后翼板 12—后轮罩 13—后纵梁 14—地板后横梁15—后地板 16—中立柱(B柱)17—门槛
18—前立柱(A柱)19—前地板 20—地板通道21—前座椅横梁 22—前挡泥板加强撑 23—前挡泥板
24—前纵梁 25—副车架 26—前横梁
1)非承载式车身。非承载式车身碰撞损坏一般集中在一个地方。
2)承载式车身。
①承载式车身设计的结构不是将损坏定位在一个地方,而是由其结构中比较坚硬的部分将碰撞能量传到车身更多的部位。
②能使碰撞力尽量分散在车身的更多部分,提高了安全性,但是也会由于冲击力的传递造成车身多处损伤,这给碰撞修理增加了难度。
图 车身侧面结构
1—车身前柱上部外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