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加工基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加工基础.ppt

(1)钢材的预处理 1) 矫正:由于运输、轧制等环节使轧制钢材发生波浪、整体弯曲等变形,在焊接生产前必须展平矫正,否则将影响划线、号料、切割等工序的精确度。 2)表面清理和表面防护处理:清除表面的锈、油污和氧化物等。 (2)放样、划线和号料 将设计结构按1:1比例绘制出来(放大样)即为放样;将待加工零件或毛坯划在金属材料上, 以便切割或装配,此工序成为划样;而用样板划线则成为号料。 (3)切割 (4)弯曲及成形 (1) 装配工艺方法 1) 按定位方式分为划线装配法和胎卡具装配法。 2) 按装配焊接顺序分为:整体装配-焊接;边装边焊;按部件装配焊接,最后总装配-焊接三种。 3) 按装配工作地点分为固定地点装配法和流动装配法。 (2) 装配工艺过程的制定    内容包括:零件、组件、部件的装配顺序,各装配顺序、各工步上采用的装配方法,以及装配时采用的胎卡具、工具和装备的规格型号。 图样上焊缝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图示法和符号法。 焊缝符号的应用示例 二、粉末的预处理 陶瓷材料的定义 (1)传统陶瓷的原料 (2)坯料的制备 坯料——是指将陶瓷原料经挑选、破碎等工序后,进行配料,再经混合、细磨等工序后得到的具有成型性能的多组分混合物。 在坯科制备过程中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坯料的成分应和配方一致,不能有杂质混入。 (b)各种组分混合要均匀,包括主要原料、水分和塑化剂等在坯料中都应均匀分布,否则会出现组分偏析,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c)各组分的颗粒度要符合要求.以减少成型和干燥过程中的废品。 (d)可塑和注浆成型用的坯料中空气含量应尽量减少,以免降低坯体的强度和产品的机电性能。 (3)成形 成形——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生泥)。 成形方法分为三类:可塑法、注浆法和压制法。 (4)坯体干燥 干燥是借助热能使坯料中的水分汽化,并由干燥介质带走的过程。 (5)上釉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连续玻璃质层,具有与玻璃相类似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正确配合釉层可增加陶瓷的强度与表面硬度。 施釉方法可以分为浸釉法、喷釉法、浇釉法、刷釉法。 (6)烧结 随着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延长,固体颗粒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坚硬的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多晶烧结体,这种现象称为烧结。 坯料制备一般包括配料和坯料混合制备两部分。 根据含水量不同,坯料分为三类: 注浆料、可塑料和压制粉料。 可塑法 方法:加入水份或塑化剂,将坯料混合,一般控制含水量在16-29%,制成有塑性的料团,然后通过各种成型机械进行挤压、滚压和塑压成型。 塑性成型除雕塑、压坯和旋压等传统方法外,还有滚压成型、挤压、车坯成型、塑压成型、注塑成型、轧膜成型等。 注浆法 将含有一定水分的浆料浇注在预先准备的模具中而得到坯体的一种成型方法。 成形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吸浆成坯阶段和巩固脱模阶段。 浆料含水量一般在30~35%,根据脱水工艺的不同,分为空心注浆和实心注浆两种成型方法。 空心注浆法——将泥浆注入模型,待泥浆在模型中停留一段时间形成所需的注件后,倒出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成型方法。 实心注浆法——泥浆注入两石膏模面之间的空穴中,泥浆被模型与模芯的工作面吸水,由于泥浆中的水分不断被吸收而形成坯泥,注入的泥浆面会不断的下降,因此,注浆时必须陆续地补充泥浆,直到空穴中的泥浆全部变成坯件为止。 压制法 方法:它是将还有少量水分和添加剂的粉料,在金属模具中用较高的压力压制成型的工艺。 特点:具有结构均匀,坯体密度大,生坯强度高,制品尺寸精确,烧成收缩小,可不用干燥直接上釉或烧成,等优点。 压制方法:模压成形、热压铸成形、等静压成形。 只有收缩水的蒸发,没有气孔形成,脱水时粘土颗粒互相接近,收缩急剧进行,此时制品减小的体积等于除去水分的体积。 不仅有收缩水的排除,还有气孔水的排除,即水分排除时,既产生坯体收缩,又在坯体中产生部分气孔。 收缩停止。除去水分的体积等于形成气孔的体积。 干燥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烧结的目的:减少成型体中气孔,增强颗粒之间结合,提高机械强度。 烧结分为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 液相烧结——在煅烧过程中有较多的液相生成的烧结 过程。 烧结驱动力:使瓷体致密化的驱动力来自于细小固体颗粒间液相的毛细管压力。 影响烧结的因素:起始粒度、烧结温度、液相对固相的润湿能力。 一般而言,细颗粒有利于烧结,提高温度对致密化有利,固-液相间的接触角越小,对烧结越有利。 普通陶瓷和滑石瓷的烧结均属液相烧结。 固相烧结——以固相反应为主,

文档评论(0)

只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