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企业投资电动汽车不能害怕失败.》.doc

《陈清泰:企业投资电动汽车不能害怕失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清泰:企业投资电动汽车不能害怕失败.》.doc

陈清泰:企业投资电动汽车不能害怕失败 《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杨与肖 贾可  2011-10-20   面对近期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众多争议,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指出,电动车这种重大替代性技术不是在两、三年之内就能上升到主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面对良好前景和风险并存的状况采取怎样的政策,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战略性选择。我们过去错过了很多“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对于对电动汽车产业,必须在孕育期就抓紧跟进,力争与国际进程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超越。我们在一些技术上有优势,同时又有世界最大生产能力和销售市场,国内厂家的积极性也很高。现在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度推进,绝不能放弃,即便有些要失败,但没有办法,创新就是在试错。   政府、国企、民企、外企(以合资的力量出现)和市场,五种力量在左右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陈清泰是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在的东风汽车)的第三任厂长,在他领导下,企业形成了一个面向现代化的汽车公司较好的基础。1993年,他成为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对汽车几乎只能忍痛割爱,但他对于这个产业的关注似乎从未停止。   这个74岁的儒雅老人骨子里是一个强人,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现代的认识,广阔的视野,深沉的思想,他对于本刊记者提问的回答每每让人有振聋发聩之感。   他提到了合资公司股份中方进行回购的问题,提到了国有资本的进与退,汽车公司股份公众化的想法,他谈到了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对准入的僵化限制问题,谈到了对于民营汽车的鼓励问题。以下是本刊记者对这部分内容的访谈节录。   “对内放开的速度跟不上对外开放”   记者: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份额在往下掉,市场也在减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像长城、吉利这些民企,还有一些国企现在来看做得也不错,您看好他们的前景吗?   陈清泰:如果说得远一点,从体制转轨过程反思的话,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对内放开的速度跟不上对外开放,在这样一段宝贵的时间里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这也许是“以外促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外的一点点代价吧。   改革开放之初,一汽、二汽这样老的企业还处在计划体制中。当时二汽的体制状况可以用四句话来形容:计划国家统一下达、材料统一调拨、产品统购包销、财务统筹统支,这样等于把企业完全捆得死死的。比如,是生产长头车还是平头车,生产柴油车还是汽油车,生产五吨车还是三吨车,等等,二汽自己都做不了主的。甚至车型的改进都要经过国家批准。企业强烈的自主创新、自主开发的愿望被死死压住了。   那是什么时候?   差不多81、82年。   改革开放后,有一件对汽车行业影响非常大的事情,就是桑塔纳的引进,可以说改变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个局面。在桑塔纳引进之前,比如说二汽,从1969年大规模建设到1975年出第一辆车,真正能赚钱是到1980年,11年的时间,这期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桑塔纳签合同,第二年SKD,第三年就慢慢在上CKD,他们真是一边赚着钱一边往前滚。   这两种方式的差别太大了,现实就是自主开发的绝对干不过技术引进的,技术引进的干不过SKD的。结果必然就是这样,你这么干,我也只好这么干,最后几乎全走到这个路上了。这就是企业自主研发之门紧闭,而引进车型、对外合资之路打开的结果。我的设想是,如果当时把技术引进适度放开,把外资、SKD这部分放慢,给国内自主研发留出一个“窗口”,把这口气喘过来,整个局面也许就会好一点。卡车方面自主品牌的情况好一点,可能就是留出了这个“窗口”、喘过了这口气。   另外,我们和韩国、日本的状况是有差别的,韩国开始也是引进技术、搞合资,但是到一定时候回购,他们又把股权买回来了,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条件。   中国还续签,另外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比对国内企业的政策更优惠。   这段时间和机会错过了以后,回过头再补是非常困难的。高价值产品的用户对品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品牌效应是很厉害的。   现在中国市场上的自主品牌如果想干过合资品牌是非常困难的,就是说同样质量的东西,你的品牌卖不出他的价钱来;同样的价钱,你的品质就要比他的好很多,否则消费者就不买。作为后来者要去追赶它,支付成本是非常大的,因此这是慢工夫,只有持续地做下去才能有效果。问题是能不能坚持到这一天。   咱们得花更大的代价。   这没有办法。不仅汽车有这个问题,服装等各种产业都有类似的问题。像苹果,iPad和iPhone开始的时候出了不少问题,但大家照买,如果联想出了这么多问题,早就被骂得狗血淋头了。没有办法,市场就是这么“不公平”,领先的人就是有先发优势。   当然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别人还是有差距的。像奇瑞和吉利做到这个程度是很不简单的,我们应该支持、鼓励。虽然他们这两家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的路会艰难一点,但是要走下去。自主品牌的自主创新,应该是开放式的自主创新,

文档评论(0)

wyt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