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老者和农夫的观点 不让下田 怎会耕田? 不会耕田 怎样下田? 评一评 莫泊桑在一篇小说中需要细致地描写一个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走到街上,迎面正好走来了一个乞丐。莫泊桑走上前去,言辞恳切的说:“喂,请踢我几脚吧?” 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失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莫泊桑的屁股一下。 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会屋子,飞快地记下这一真实的被踢的感受。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不入虎穴,焉得虎 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只有 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 使客观对象的各种特性充分暴露出来,才能透过 纷繁复杂的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过程中发生的 实践过程——认识产生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 如何证明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人的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证明,认识 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黄鼠狼不 会说“我不是专门偷鸡吃的”,鸡也不会 说“我常常被黄鼠狼吃。”。那么,谁能 检验这些认识正确与否呢?——实践。 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呢?——因为实践具备将主观和客观联 系起来的特性。 实践是如何检验认识的呢? 认识适应实践需要而产生 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的发展提出新课题、新经验 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产生) (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曼陀罗花 华佗和麻沸散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当时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以减轻痛苦。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茄科草本植物,中医称它的花冠为洋金花、风茄花,有麻醉的效用。 后来华佗听说吃了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会人事不醒。他找来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好大的毒性呀!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1、华佗为什么要研究麻醉药? 2、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想一想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认识从哪里来? 不能 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认识的产生问题(源) 知识的传播问题(流) ----实践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启示: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籼稻基因组“精细图”绘制的最大特点是测序的工具和方法学上的重大创新。其中高通量的测序和计算平台、DNA合成仪、高通量自动点样系统等是必备的仪器设备。? 2002年12月,中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世界上第一张水稻(籼稻)基因组的“精细图”。基因组序列蕴藏着与水稻的高产优质、美味香色、生长特征、抗病虫、耐旱涝、抗倒伏等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解析基因组序列,是改进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上世纪中后期,袁隆平等科技人员成功试验并推广杂交水稻,产量大增。 1、为什么我国对水稻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2、从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如何体现? 提出新要求(动力) 提供新经验 我国农业发展粮食问题要求 提供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