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备”则“倍” 有准备、有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5.1 共聚合反应与共聚物 一、共聚合反应及分类 共聚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其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简称自由基共聚。 共聚物 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其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物。 共聚物不是几种单体各自均聚物的混合物(共混物) * 两种单体参加的共聚反应称为二元共聚 三种单体参加的共聚反应称为三元共聚 多种单体参加的共聚反应称为多元共聚 二、共聚物的分类与命名 对于二元共聚,按照两种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的排列方式不同,共聚物分为四种类型:无规共聚物 两种单元M1、M2在高分子链上的排列是无规的 共聚合反应多用于连锁聚合,对于两种单体发生的缩聚反应则不采用“共聚合”这一术语。 根据参加共聚反应的单体数量,共聚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 * ~~M1M2M2M1M2M2M2M1M1~~ 交替共聚物 M1、M2单元轮番交替排列,即严格相间 ~~M1M2M1M2M1M2~~ 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分子链是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 ~~M1M1M1M1~~M2M2M2M2~~M1M1M1~~ 根据两种链段在分子链中出现的情况,又有 AB型 ABA型 (AB)n型 接枝共聚物 共聚物主链由单元M1组成,而支链则由单元M2组成 无规和交替共聚物为均相体系,可由一般共聚反应制得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往往呈非均相,由特殊反应制得 * alternating copolymer random copolymer block copolymer graft copolymer * 共聚物的命名: 聚??- ??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前面加“聚”字 如聚丁二烯-苯乙烯 ?? -??共聚物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后面加“共聚物” 如乙烯-丙烯 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在两单体间插入符号表明共聚物的类型 co copolymer 无规 alt alternating 交替 b block 嵌段 g graft 接枝 无规共聚物名称中,放在前面的单体为主单体,后为第二单体 嵌段共聚物名称中的前后单体代表聚合的次序 接枝共聚物名称中,前面的单体为主链,后面的单体为支链 如:氯乙烯-co-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聚丙烯-g-丙烯酸 * 三、研究共聚合反应的意义 实际应用 通过共聚合,增加聚合物品种,扩大单体应用范围 如马来酸酐和1,2-二苯基乙烯,都不能均聚; 若共聚合:组成比为1:1 的交替共聚物。?? 聚合物改性:共聚物可集成几种均聚物的优点。 通过共聚合,改变聚合物结构,改进聚合物诸多性能,如机械性能、热性能、染色性能、表面性能等。 * 典型的共聚物及其性能和用途 * 苯乙烯(Styrene,St) PS用途广泛的通用塑料,其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光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十分优良,且生产工艺成熟,不仅作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还作为合成橡胶,但其大部分属于共聚物。 普通PS(均聚物)性脆、抗冲击强度低。实用意义不大。 * * * * 在St聚合体系中加入PB,使St在PB主链上接枝共聚合。 PS和PB不相容,St和Bd链段分别聚集,产生相分离,形成“海岛”结构。PB相区可吸收冲击能,提高了PS的冲击强度,形成HIPS(High-Impact Polystyrene)。 * St与Bd进行自由基乳液共聚,可得无规共聚物——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 (合成橡胶的第一大品种)丁苯橡胶的抗张强度接近于天然橡胶,耐候性能优于天然橡胶,广泛用于制造轮胎、地板、鞋底、衣料织物和电绝缘体。 SBS是由St、Bd合成的三元嵌段共聚物,是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具有弹性高、抗张强度高、不易变形、低温性能好,可制成电缆及非轮胎橡胶制品。 * 理论方面应用 可以测得不同单体、自由基、碳阳离子、碳阴离子的聚合活性;了解单体活性和结构的关系: 控制共聚物组成和结构; 预测合成新型聚合物的可能性。 * 5.2 共聚合方程 5.2.1 共聚合反应特点 共聚物性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