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法规与管理》要点课件 第八章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维护国家安全 第二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宣扬邪教 第三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维护民族平等、团结 第四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保密制度 第五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维护社会秩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维护国家安全 一、维护国家安全的含义 二、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三、什么是煽动罪 四、煽动罪的五项罪名 五、煽动罪与非罪的界限 一、维护国家安全的含义 指通过积极防范、及时制止、严厉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从而保证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不受侵犯。在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就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就是维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主体:自然人 主观方面: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是出于故意 客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危害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客观方面:必须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三、什么是煽动罪 1、定义:指通过演讲、文字乃至广播电视、书画等等言论方式公然散布虚假的信息,以蛊惑人们的反常情绪,采取某种不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动罪名。 2、特点: (1)表述方式的非理性; (2)内容的非事实性; (3)直接面对公众,即公然散布; (4)具有导致反常行动的目的 四、煽动罪的五项罪名 1、煽动分裂国家罪 2、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4、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5、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1、煽动分裂国家罪 主体:自然人 主观方面:故意 客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客观方面:行为人以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对他人进行鼓吹煽动,意图使他人接受或相信所煽动的内容或去实行的煽动的分裂国家的行为,而并非行为人自己实行,这是煽动分裂国家罪与分裂国家罪的根本区别。 要点:该罪属于行为犯罪,行为人只要具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不论是否得逞,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应构成犯罪既遂。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 2、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主体:自然人 主观方面:故意 客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客观方面:实施以下一种或多种行为: (1)以造谣方式 (2)以诽谤方式 (3)以其他例如散发标语和传单煽动他人进行颠覆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 要点:行为犯罪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零五条 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主体:自然人 主观方面:故意 客体: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客观方面:激起民族之间的仇恨、歧视为目的,公然以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挑拨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 要点:行为犯罪,是否构成本罪要视情节是否严重。 情节严重:指煽动手段卑鄙、动机恶劣、后果严重等,具体界限有待司法解释。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 4、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主体:自然人 主观方面:故意。往往出于不同动机,并不一定具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目的,但在客观上会造成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不能顺利贯彻进行 客体:社会管理秩序 客观方面:以语言、文字等方式煽动群众采取暴力来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 要点:行为犯罪。如果部分群众真被煽动起来了,“造成严重后果”,那就要处以更重的处罚。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条 5、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主体:自然人 主观方面:故意 客体:国家的国防利益 客观方面:煽动军人逃离部队,且情节严重,煽动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通过某种媒体传播的。 要点:行为犯罪 “煽动军人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刑法》第三百七十三条 五、煽动罪与非罪的界限 1、主观上都必须由故意构成,过失不能认定构成犯罪。 2、客观方面,煽动犯罪所实施的行为也都有一定的规格。在言词中必须有明确表示。 “明知出版物中载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传播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三条或者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际商事主体法概述_商事组织的法律形式.ppt
-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doc
-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文综.doc
-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地理2013.doc
- 河北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题(已排版,可直接打印).doc
- 河北省藁城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无答案).doc
- 河南省开封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
- 湖北二氧化氯发生器CCTV展播品牌_湘怡源生.doc
- 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doc
- 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联考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基.doc
- 《药物分析》课程试题(A)卷2008.doc
-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doc
- 《中央银行理论和实务》期末综合测试题.doc
- 【创新设计】201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2_2单元整合配套课件.ppt
- 【创新设计】2013_2014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节课时2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ppt
- 【恒心】【好卷速递】山东省青岛市201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_语文试题(2012青岛一模).doc
- 【世联的研究】旅游地产的研究.ppt
- 【优化方案】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新人教版必修2.ppt
-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解练: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和基本结构(2讲).doc
- 01_05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