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解剖间隙及临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鞍区解剖间隙及临床应用

鞍区解剖间隙 及其临床应用 Deng Lin 2006.10.14 1.鞍区的4个解剖间隙 Ⅰ间隙 视交叉前间隙 Ⅱ间隙 视神经与颈内动脉之间的间隙 Ⅲ间隙 颈内动脉小脑幕游离缘之间的间 隙 Ⅳ间隙 视交叉与终板之间的间隙 1.1 Ⅰ间隙 视交叉前间隙 呈三角形,由蝶骨平台后缘、两侧视神经内侧缘组成。间隙前方为骨性隆起的鞍结节,后方为视交叉。 Ⅰ间隙 视交叉前间隙 视交叉上面有来自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的视交叉动脉分布,视交叉下面主要是来自颈内动脉的垂体上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的视交叉支分布。 两侧垂体上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的漏斗、视交叉支相互吻合,构成漏斗周围吻合网。垂体上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的内侧壁,距眼动脉起点远侧。 间隙深面鞍隔构成的蝶鞍顶壁,覆盖垂体腺,鞍隔中央有孔,垂体柄由此通过。 Ⅰ间隙 视交叉前间隙 1.2 Ⅱ间隙 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 由视神经与视束外侧缘、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内侧缘和大脑前动脉近段前缘组成,多呈三角形。 Ⅱ间隙 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 间隙Ⅱ中主要结构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从内侧壁和下壁发出的穿支(垂体柄、视路、三脑室底等)。 Ⅱ间隙 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 1.3 Ⅲ间隙 颈内动脉- 小脑幕三角 由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侧缘、小脑幕游离缘和颞极基底部内侧缘组成。 Ⅲ间隙 颈内动脉- 小脑幕三角 主要结构为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侧壁发出的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 Ⅲ间隙 颈内动脉- 小脑幕三角 1.4 Ⅳ间隙 视交叉- 终板三角 由视交叉后缘、终板后缘、两侧视束内侧缘组成。 Ⅳ间隙 视交叉- 终板三角 间隙Ⅳ内结构有大脑前动脉A1 段、前交通动脉、回返动脉及各自发出的穿动脉。 Ⅳ间隙 视交叉- 终板三角 2.1 Ⅰ间隙的临床应用 对于较小的鞍内型和鞍上型肿瘤经间隙Ⅰ能完全切除。 由于视交叉下前面与漏斗、垂体有同一血供来源,临床上垂体瘤早期,出现的视野缺损,可能是大量血流“盗用”致视交叉缺血而引起 。 有些肿瘤向鞍后发展易与垂体柄和下丘脑组织粘连,可行锐性分离以减少术后因下丘脑或垂体柄损伤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2.2 Ⅱ间隙的临床应用 当遇到前置型视交叉或肿瘤推移使间隙Ⅰ变小或肿瘤向鞍旁、鞍后发展时,选择间隙Ⅱ为主要手术途径,并可配合间隙Ⅰ,这也是经翼点入路行鞍区手术优于额下入路的特点之一。 手术中必须尽可能保护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主要分支及穿动脉。在切除鞍后、脚间窝内肿瘤组织时,应注意保护肿瘤深面的基底动脉分叉、大脑后动脉及动眼神经 。 2.3 Ⅲ间隙的临床应用 当肿瘤向鞍旁发展或蝶骨嵴内1/ 3 肿瘤累及颈内动脉外侧分支,需经间隙Ⅲ操作,此种情况常与间隙Ⅱ配合。 当遇到后交通动脉瘤或脉络膜前动脉瘤时,经间隙Ⅲ能完成夹闭手术。 手术时应注意保护发出的穿动脉。在外侧操作时注意不要过分牵拉或损伤动眼神经,以免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2.4 Ⅳ间隙的临床应用 当肿瘤由鞍上突入或局限性三脑室前部肿瘤经间隙Ⅰ、Ⅱ不能切除时,可打开终板经间隙Ⅳ切除肿瘤。 前交通动脉瘤经终板池能完成夹闭手术;术中注意保护大脑前动脉A1 段、前交通动脉、回返动脉及各自发出的穿支,损伤后可引起尿崩及对侧上肢的活动障碍。 Thanks! * *

文档评论(0)

hao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