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渗透理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察渗透理论.ppt

观察 《发现的模式――对科学的概念基础的探究》片断 〔美〕N. R. 汉森 第3章 观察渗透理论 3.1 维特根斯坦关于“看”和“看作”的观 点 3.2 语言、背景知识与“看”的交织 3.3 “看”的格式塔转换 3. 1 维特根斯坦关于“看”和“看 作”的观点 汉森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明确提出了这一章的中心论点:观察渗透理论 (theory-laden of observation也译作“观察的理论负荷”)。汉森的这一论点使维特根斯坦关于“看”和“看作”观点的得到进一步扩展。 维特根斯坦: “我真正看到的东西一定是由于对象的影响在我身上所产生的东西”――那么在我身上所产生的东西则是一种复本,那是某种它自己可以被看的东西,可以放在人们面前的东西,几乎是某种象物质化似的东西。这种物质化是空间性的东西并且必定能够纯粹以空间的术语来描述它。例如(如果它是一张脸)它能微笑;然而友好性一概念在对它的解释中却没有位置,它不适合于这样一种解释(即使它也许有助于这个解释)。[1] [1]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陈维杭校,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04页。 “看作……”不是知觉的一部分。[1] “现在我把它看作一个……”与“我试图把它看作一个……”或者“我还不能把它看作一个……”是同一类的。但我不可能把一尊传统的狮子图看作是一只狮子,就像我不可能把F看作是该字母一样。(尽管我很可以试图把它看作一个(比如说)绞刑架。)”[2] [1]同上,第300页。 [2] 同上,第314页。 维特根斯坦的“看”与“看作”的区别: “看”是一种知觉经验状态,是根据知觉经验把某个符号或图像识别为某东西;“看作”意味着把某图或某符号用作表示某东西 。 我把 看作 “现在这个三角形就是一个箭头!” 一方面,“看作”是以真实的物质对象作为基础,就这一点而言,“看作”像是一种知觉经验的表述。 另一方面,游戏者不是在报告他们的视觉经验,而是在表达着他们思考的东西,就这一点而言,“看作”是一种思想的表达。 所以维特根斯坦说:“看作……”既像“看”又不像“看”。 [1] [1] 同上,300,302,304-305,314。 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观点: “看”是一种知觉经验状态,是根据知觉经验把某个符号或图像识别为某个东西。 “看作”是解释,解释是视觉经验的描述,这种描述是能够使用纯粹空间术语的描述。 “看作”像是一种知觉经验的表述。但另一方面,“看作”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所以,“看作……”既像“看”又不像“看”。 翻译问题: 第一, p.22,4:(原译) “我的意思并非把看与‘看作’等量齐观。” I do not mean to identify seeing with seeing as. (纠正) “ 我无意欲(不想)区分看与‘看作’”。 第二,同上: (原译) “能够识别看的概念与‘把……看作……’的用法。维特根斯坦不原意承认这一点,但其理由在我看来并不清楚。” Something of the concept of seeing can be discerned from tracing of ‘seeing … as…’Wittgenstein is reluctant to concede this, but his reasons are not clear to me. (纠正) “看这个概念的某些含义能从‘把…看作…’的描摹来识别,这一点是维特根斯坦不愿承认的,但他的理由在我看来是不清楚的。” 3.2 语言、背景知识与“看”的交织 汉森进一步强调了: 感觉资料、知识和语言在看的过程中的密切联系不是混合物(composite),而是互相交织(thread…into)在一起。 观察与背景知识的交织:每个观察者看的目的都是把观察与确定的知识背景结合在一起。 观察苹果落地的目的: 植物学家说明有关苹果成熟的植物学规律。 牛顿说明地球上的自由落 体与地球引力的关系。 观察脸面的目的: 医生是为了从脸看到健康状况。 小孩或其他人是为了识别熟人。 石立方体的绿宝石:宝石材料和装饰品的知识背景。 木质积木:木质材料和玩具的知识背景。 观察与语言的交织:任何简单而枯燥的观察报告都是用公共语言记录的。 它在这种光中是绿色的;暗区标志阔端……,指针在摆动,氘光灯抛物面附近有一条淡的条纹,闪耀出现在阴极示波器边缘上…… 仅剩下一弯月牙形状物,这时光已完全消失,天空呈现出近乎紫色的深蓝,大地则纯然一片绿色……圆盘的周围闪烁着光辉,而明亮的月牙形物又转到了左边…… 知识和语言与感觉资料在看的过程中是否是混合物呢? 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