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淮地区水稻综合生产技术 (PPTminimizer).ppt

  1. 1、本文档共1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淮地区水稻综合生产技术 (PPTminimizer)

江淮稻作区划属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作区,以单季稻为主,种稻的温光资源属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稻作方式以麦稻、油稻为主体。如安徽省3300多万亩水稻: ★沿淮淮北平原(麦茬)单季稻区 ★江淮丘陵岗地(麦/油茬)一季稻区 ★沿江江南双季稻区 ★皖西大别山单季稻区和皖南山地单双季混栽区 (二)影响江淮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灾害因素 √ 江淮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 气候条件极为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旱涝并存、以旱为主;穗期易遇高温热害;后期易遇台风等多种异常气候。 √中低产田比例高、面积大,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近二三十年土壤培肥严重不足,加重了持续增产的难度。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田水利条件差,旱涝保收的中高产田少。 (三)影响产量的主要技术障碍因素 秧苗素质差,带蘖少,加之栽插密度过稀,导致最终穗数严重不足.安徽大面积杂交稻,亩穗数一般只有13-15万,较高产要求少2-4万。 同一品种在相近生产水平下由亩栽1万穴增加到1.5万穴,单产可提高80~100 kg,可实现由低产(500kg/亩)到中产(600 kg/亩)的突破。 大面积施肥还是采用“一头轰法”或者重施促蘖氮肥,不施穗肥或穗肥施用量不足,致使群体穗数不足,穗型偏小,导致杂交中籼水稻大穗优势难以发挥;后期早衰,结实率徘徊(80%-85%),籽粒充实度不高,特别是二次灌浆的弱势粒的充实度低下,进一步影响杂交中籼水稻大穗、重穗的超高产特性的表达。 二、江淮水稻综合生产技术 针对安徽江淮稻区生产实际,研究总结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水稻三大生产技术体系: 1、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 2、避灾减灾生产技术 3、轻简节本高效生产技术 ①群体颖花量 多年的研究和高产实践表明,一般中籼稻亩产500kg 需要2500万的颖花量,亩产600kg需2700万以上的颖花量;亩产650kg需3000万的颖花量量;亩产700kg颖花量需3200万的颖花量;亩产750kg颖花量需3400万以上。 ②高产群体高颖花量主要来自大穗的贡献 综合各地高产的平均结果回归分析表明,在颖花量构成的两个因素中,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总颖花量呈弱的负相关(r=-0.334),而每穗粒数与总颖花量极显著正相关(r=0.967**)。两者对总颖花量的扩增的净贡献率分别为-10.3%和110.2%,这说明对于籼型杂交稻培育大穗是扩大库容量的主要途径,而增穗并不能扩增群体总颖花量。 ③穗型大小主要决定于二次枝梗数 由目前大面积的一般产量 高产:重点是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由高产 超高产:重点是在保证适度有效穗增大穗型,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二)避灾减灾稳产生产技术 1、高温热害的预防 (二)避灾减灾稳产生产技术 2、旱灾的预防与补救 (三)轻简高效生产技术 1、不同栽培方式的评价 2、轻简栽培技术的选择 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分析 主要内容 发生危害概况 近年发生情况 今年发生趋势 主要防控措施 一、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危害概况 发生种类多。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达100多种。其中:病害40余种,虫害60余种。 发生范围广。水稻主要病虫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等在全国各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两迁”害虫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常年发生;条纹叶枯病在长江下游稻区发生严重,并逐年向其他稻区蔓延;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新近发生,并呈加重流行趋势。 暴发频率高。各水稻产区每年至少二种以上病虫害爆发或流行。 危害程度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正常生产状态下,如果全生长期不防治病虫害,产量损失40%-100%。 防控难度大。水稻病虫害发生期长,从播种后的秧田苗期至大田收获期,全程都可能遭受病虫危害,水稻封行后,大大增加了防控难度。 1、稻瘟病造成的毁灭性灾害 2、灯光诱集的稻飞虱 3、南京街头发生的稻飞虱实况 4、2006年上海市街道呈现的褐飞虱 5、2007年西南稻区稻飞虱落地成灾实况 6、施药防治后留在田间的稻飞虱虫体 7、稻飞虱危害水稻造成的“黄塘” 8、稻飞虱在水稻基部危害实况 9、稻飞虱危害造成的稻田“冒穿” 10、稻纵卷叶螟造成的危害状 11、水稻螟虫危害状 13、水稻二化螟虫造成的灾害 14、2009年海南东方水稻病毒病田间实况 15、2009年海南东方水稻病毒病田间实况 二、近年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发生频繁,暴发频率增加 稻瘟病等流行性病害流行范围广,重发频率高 水稻螟虫等钻蛀性害虫持续高位发生态势 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偶发或次要病虫害显著上升,局部危害损失严重 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的威胁加剧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