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潜艇作战简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二战美国潜艇作战简史 前言 对于许多二战老兵来说,几十年前那场惨烈的太平洋战争至今仍历历在目,美国海军尤其是美军的航空母舰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至于二战中的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多数人认为其作用是有限和辅助性的。其实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岛屿国家——日本,从战争一开始其关键的海上运输线就处于威胁之下。可以说,日本伴随着源源不断的掠夺和进口战略物资而推动战争,而又随着一艘艘满载战略物资的船只被送进海底而输掉了战争。真正摧垮日本人战斗意志的并不是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跳岛作战以及对日本城市的战略轰炸甚至原子弹的使用,而是日本战争资源的彻底枯竭。二战期间,日本总共损失了超过1000万吨的各类商船和货轮,美国潜艇的战绩占到了其中的54%,而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人数仅占美国海军力量的1.6%。若不是受到持续不断的技术和战术问题困扰,其战绩将会更高。如果说在这场海上交通线之战中日本人遭到完败的话,胜者无疑是美国潜艇。 艰难的起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进攻武器,但美国海军直到战争爆发前还没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不久,德国潜艇四面出击,沉重打击了盟军的海上交通线,美国人终于发现了潜艇在侦察和反舰作战中的巨大作用,并计划在菲律宾海投入潜艇力量用于掩护水面编队作战。为了与水面舰队协同作战,这种潜艇应拥有21节的航速,这就需要一种具备在太平洋海域作远洋航行的新型潜艇, 称之为“舰队型潜艇”。 二战前系留在港口的P级潜艇,摄于上世纪30年代 -------------------------------------------------------------------------------- 时正在建造中的S级和T级潜艇性能并不能满足要求。排水量为854吨的S级艇航程仅5000海里;T级排水量达到了1100吨,但设计上有缺陷。这两种潜艇马力有限、武器装备落后,很快就退出了一线使用。这时,美国海军认真研究了德国海军巡洋潜艇——U 139型潜艇并以此为参考开始进行新型潜艇的设计,新的潜艇排水量将达到1930吨,艇上安装有6具鱼雷发射管以及甲板炮,航程可达13000海里。美国人坚信这种完全超越以往潜艇的全新设计能够满足海军的要求。在对一艘于1919年2月投降的德国潜艇——U 139型中的U 140号潜艇进行为期两年的测试同时,美国海军自己的V级潜艇也于此期间开始了设计建造。1924年,V级首艇下水,潜艇性能较T级有很大提高,但仍有改进空间。在其后的17年里,美国海军又设计建造了5级不同的潜艇。遗憾的是,V级艇的航速无法达到整个水面舰队的水平,为后者提供水下侦察的任务也无法有效遂行。不过此时的美国海军还是坚持认为潜艇的首要任务是配合水面编队的作战,而非针对运输船队的破交战。 美国海军需要的潜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才出现,这就是“鼓鱼”级。“鼓鱼”级艇拥有作为“舰队型潜艇”具有的更高航速和更大航程,但它作为舰队潜艇本身的战术思想却从未有机会实践。珍珠港事件促使美国人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有效运用自己手中的潜艇,从这时起,美国潜艇开始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出现在太平洋上,自由猎杀出现在视野中的敌水面舰船目标。 大战之初的美国潜艇部署的过于分散,又没有统一的指挥,数量也不足。总共10艘P级潜艇中的7艘和所有16艘“鲑鱼”级潜艇都被调往马尼拉,加入那里的6艘S级艇以增援菲律宾的防御,更多的S级艇则被调往北大西洋海域。到1941年12月1日止,太平洋潜艇部队司令部仅拥有V4到V9、3艘剩余的P级以及12艘新的“鼓鱼”级艇这21艘潜艇,而其中可以立即使用的只有11艘,其余的多半在整修。有趣的是,美国潜艇的艇长们在首次与敌舰接触时多半过于谨慎,这可能是来自攻击敌水面编队的危险性被过分夸大的原因。由于一旦被击中就意味着灭顶之灾,美国艇长们总是在足够安全的水下深度和足够远的距离上用水声探测器寻找目标,这种攻击往往很难奏效。美国潜艇前几次与敌舰遭遇均来自100英尺深度以下的声纳接触,艇长们没人愿意打破长久以来的作战定势而上浮到潜望镜深度或浮出水面展开攻击。这样,部署在珍珠港的11艘美国潜艇的首次战斗巡航仅取得击沉4艘敌舰的战果。 另一个严重影响美国潜艇作战的因素就是贯穿整个二战期间的鱼雷故障问题。美国参战时装备的鱼雷是MK 14型蒸汽鱼雷,这种鱼雷安装有MK 6磁感应引信以确保鱼雷在经过目标龙骨下方时起爆,其威力足以摧毁除重型目标以外的所有水面舰只。MK 6引信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研制成功,当时被视为高度机密。为了防止机密外泄,连海军作战部队都没有安排这种鱼雷的操作训练和射击试验。1939年到1940年间,英国和德国几乎同时发现磁性引信工作可靠性较低而相继停止了使用,但美国人未予以足够重视。不久,美国海军“重牙鲷”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