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VIP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18 议论性文体阅读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三、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及议论文的分类: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立论和驳论相结合。 2.依据论证方式的不同,议论文可分为:立论文、驳论文。 【考点1】:中心论点 ①找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标题的作用:点明中心论点或本文的论题。 【考点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两种。 事实论据: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的事实、典型事例(名人)、历史事实,统计数据等。 道理论据: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所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如:已被证明了的科学原理,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格言、名言、谚语和革命导师的言论等。 【考点3】:论证方法和作用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考点4】:语言特征 1.某论据能否删掉?为什么? 2.文中的几个论据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考点5】:段落的作用。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2015届湖南益阳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7分) 让阅读回归为享受 熊建 ①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两度提及阅读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在以经济、环保、外交等硬话题为主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实际上,从全社会来看,我们的全民阅读量长期低迷。形不成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 ②说到底,是对阅读的认知、需求发生了扭曲。 ③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书,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享用。阅读不再是看书,而是查书。前者是闲来无事,随手翻书,兴之所至,悦而受之;后者是火急火燎,急用先学,要啥找啥,追求速成。结果,一种是长期积淀,成为精神财富,受益终身;一种是狗熊掰棒子,一次性消费,舟过水无痕。阅读层次的高下立判。 ④要命的是,这一深一浅两种阅读路径,并没有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而并轨,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行渐远。甚至,浅阅读更胜一筹了,阅读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比如,长篇深论不受待见,“微言大义”颇有市场。大部头的论著不时兴了,人们只愿意读简短的信息,喜欢段子,热衷看“一张图读懂……”我们最爱用的微博每条只有140字,常上的微信,转发量很大的也多非万字平戎策。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只会百度一下,不会专门去阅读《自私的基因》这样的科普著作。 ⑤诚然,零珠散玉也有价值,但阅读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话,大脑沟回会变浅的。因此,给阅读做好加减法,势在必行。 ⑥加什么呢?增加深阅读的比例。其实,用什么阅读不是核心,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在乎书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纸上,还是映射在手机屏幕上,只要它还是《论语》。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抱着纸书看穿越小说,跟捧着手机看人文经典,收获能一样吗? ⑦减什么呢?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虽然不必尽除,但起码别一看《孙子兵法》就想着怎么拿它赚钱。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就是针对我们太奔着实用而去、碎片化截取信息的时弊。多看无用之书,方成大用,这也是辩证法。 ⑧做到这两点,让阅读真正回归为一场享受,全民阅读才有可能形成无处不在的氛围,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创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强,也就不在话下了。 (选自201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号召我们要“给阅读做好加减法”,请概括“加减法”的具体内容。(2分)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 的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2分) (3)文中提到“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什么是“无用之书”?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多读无用之书”的认识。(3分) 【答案】 (1)(2分)增加深阅读的比例,(1分)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1分) (2)(2分)举例论证(1分)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深阅读不受待见,浅阅读更胜一筹(1分) (3)(3分)“无用之书”是指不过分追求功利性与实用性,能使人受益终身的书。(1分)示例一:青少年正是读书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多读“无用之书”,以拓宽视野、丰富精神和净化心灵。如我读了《鲁宾孙漂流记》,鲁宾孙勇敢、顽强、乐观的精神激励我面对并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切困难。我将坚持多读“无用之书”。示例二:我们平时读书,不爱读文学名著,就连读教材也是功利性太强,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读了多年书,收获很小。因此,我们要多读“无用之书”。(理解“无用之书”1分,联系实际谈认识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注意“⑥

文档评论(0)

1372458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