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书勋抗战鲁西南(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血苦斗鲁西南》 --八路军鲁西南军分区第十四团团长程书勋烈士传 楔 子 第一章 扶危济困闯江湖 一、贫寒的出身 二、扶危济困 三、闯荡江湖的岁月 四、程书勋蒙冤 五、狱中苦斗 铁血.苦斗.鲁西南 ---八路军鲁西南军分区十四团团长程书勋传 楔 子 诗曰: 城西有个程老五,鬼子汉奸怯如鼠。 斗智斗勇战敌顽,为国为民除恶虎。 “程老五”---程书勋,这是个抗日豪杰的名字。上世纪四年代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英勇事迹,至今仍当地百姓的口传扬。1889年出生。1938年12月,参加八路军陇海支队。后任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参谋。1939年7月,任定(陶) 曹(县)抗日游击大队队长。1943年初,任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队长。1944年3月,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与县大队合并改建为县基干大队,任大队长。1945年6月,任定陶县基干团团长。基干团列入部队编制后,任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十四团团长。后任冀鲁豫第十督察专署参议。1950年牺牲于定陶。 第一章 扶危济困闯江湖 一、贫寒出身 程书勋烈士,原名程兴文(或“新文”),字书勋,后以字行。1889年5月,他出生于定陶县西南据城5华里的大刘楼村。程家兄弟五人,他排行最末,当时人们常称他“程老五”、“五大头”。 在鲁西南方言中,“书”字被读作“福”音,所以他的名字,又多被写成“程福勋”、“程树勋”以及“程书训”。 在鲁西南,定陶城算是一个小城。它坐落于古曹州---菏泽城南40余里,属鲁西南中部地带。但此城却又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一个著名的古城,自古史书多有记载。 据有关史料记载,定陶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是全国著名的交通中心,时称“陶”。 当时是齐秦赵三大国长期激战争夺的目标,后来史学家称之为“天下之中”。 也有史料记载,吴越称霸时,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因深谙勾践“只可共苦不可同甘”,为防不测,遂弃国离越,携美女西施到定陶定居经商,称“陶朱公”,被历代商人尊奉为“商界鼻祖”。至秦末,斩白蟒举义旗,创五百年两汉基业的汉高祖刘邦,灭楚霸王,做皇帝登基时也是在定陶。至今定陶境内仍保留着范蠡湖、秦王避暑洞、仿山遗址等多处名胜古迹。 历史上,定陶多隶属曹州府。辛亥革命后,曾属济宁道。1925年又改属曹濮道。1932年,隶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属山东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 烈士故乡 程书勋烈士的家乡叫大刘楼。这是定陶县城郊一个普通的村落,位于县城西南方向,直走不过五华里路程。 该村早为陈堂、马庙两个小村建村时不详,明洪武二年(1369年)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村。至清朝因陈、马两姓减少,刘姓人丁兴旺,故将两村合称刘楼。又因马集乡有三个刘楼,而此村较大,故称大刘楼。 老地保 早时候,程家有祖上传下来一顷好地。当时,程书勋的父亲在村中为人正直,忠实厚道,有一定的威望,被乡人推举为本村地保。 那时的地保,相当于现在的村长一类,非政府官吏,只是村民自治组织的管理人员,平时负责调节民事纠纷,管理一下地方的社会治安,诸如防防毛贼的偷盗、丢失物品的查找、邻里矛盾的调节等等。 据老年人将,这个程老先生心地也很善良,对邻里一向热心,谁家有了难处,谁家遭了灾殃,他都是实心实意地去帮助;有时能力所限帮不上忙,他也是极力地想办法去化解;就算官府军棍到村里来,索粮派夫,他同样是极力斡旋,能少就少,能免则免,从不愿为难群众。 可是有一回,程老先生为了帮助相亲,自己可就遭了大殃。 这年,鲁西南遭遇蝗灾,庄稼全被蝗虫吃光,待到秋后,很多百姓几乎颗粒无收。 按说百姓遭遇大灾,定陶县府本应赈灾放粮,可恰恰相反,他们却照样跑到各村里,有时还带着马队,挎着大枪,继续向百姓催粮征税,稍有不从,非抓即打。善良的百姓抵不过官府,为了生存,只好卖儿鬻女,去缴纳税银,或者背井离乡,外出逃荒。 可是这回,程老先生说啥也不忍逼迫自己的乡亲。所以,大刘楼的粮款就迟迟收不上来。这下惹怒了官府,被县里酷吏抓去,严刑拷打。最后,竟然在公堂上,被衙役用大板活活击死了。 这样,程家的顶梁柱就倒下了。一些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恶霸、地痞开始欺凌无依无靠的程家母子。不久,程家仅有的那点良田就被豪强趁机夺占;母亲又被地主逼迫跳井,幸好被人救起;几个兄长除大哥外,又先后因种种原因不幸离去。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在黑暗势力的压迫摧残下,最后竟变得支离破碎。 二、扶危济困 学艺 父亲冤屈而死,兄弟迭遭惨祸,家境困顿不堪,这种难以接受的悲惨境遇,强烈地刺激了年轻的程书勋。 据有关资料记载,程书勋烈士年轻时“性刚强,重义气,广接交,仇时弊”。 为了不再受恶霸、地痞的欺压,进行自卫,他决定外出学习武艺。于是,他前往大刘楼往南几十里的曹县古营,拜当时的武林高手刘师傅为师,开始习练拳术。经过几年的寒暑苦学,程书勋出师了。 但世道依然混乱,天下哪里有穷人的出头之日。回到家乡后,为了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