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开题报告终稿.doc

金州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开题报告终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州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开题报告终稿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薛欣迪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强化) 学号 0座机电话号码5 设计(论文)题目 金州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1. 选题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和实施方案;4.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5.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6.主要参考文献。 1.选题的意义 1.1理论意义 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系统中的经济主体和骨骼,科学合理地选择主导产业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也是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对于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外对于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我国的学者在产业结构的研究上还存在很多争论,在主导产业的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进行整理和研究,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2实践意义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核心动力。现今,各地政府已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作为经济规划的重要任务,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主导产业具有很大的关联效应与扩散效应,本文结合金州新区的实情建立一个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并针对不同的产业提出不同的发展建议,不仅能够带动金州新区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就业的扩大,还可以促进金州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发挥地区间竞争的比较优势,从而加速其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对于今后金州新区制定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的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国内类似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包括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分析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1]。比较成本分析认为,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劳动生产率和成本上的差异,各国应生产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资源禀赋学说认为国家间存在资源禀赋的差异,各个国家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使用本国最富裕的生产要素生产产品,然后通过国家间的贸易获得最大收益。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个国家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加入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结构[2]。 明确提出主导产业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他在《经济发展战略》[3]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依据产业关联度确定主导产业的准则,即优先考虑那些对较多产业有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产业。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是由主导部门带动其他部门增长,并系统地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源,首先发展一部分重点产业,然后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在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上,他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产业关联基准”,即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对其他产业会产生较强的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旁侧关联,选择这样的产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对主导产业的研究比较明确、系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他率先运用部门总量的分析方法[4],研究并得出了经济成长阶段的一次更替与经济部门重要性的一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的结论。他认为,不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前进的冲击力之所以能够保持,是由于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扩大的结果。他依据自己的方法剖析了经济增长的阶段和主导产业部门的重要关系特别是主导部门带动经济成长的传导过程,并探索了一个产业部门之所以成为主导部门的决定因素。他还结合“主导部门”序列变化来考察经济成长的各阶段。罗斯托的理论在学术界产生过广泛影响,然而他的理论没有明确指出在实践中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明确提出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的是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他提出了著名 的“筱原二基准”[5],成为日本五六十年代选择主导产业的依据。它包括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前者是从需求角度提出的面向市场的选择基准,后者是从供给角度提出的立足于生产的选择基准。这两个基准的提出,使主导产业政策具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行动指南,据此选择主导产业,并通过政府的产业政策促进其发展,可以带动整个经济更快的发展。“基准模式”理论也标志着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初步形成。 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主导产业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选择基准的研究、选择指标体系的研究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2.2.1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研究 我国学者提出了基于比较优势学说的比较优势基准、基于要素禀赋学说的要素禀赋差异基准。这其中以经济学家周振华提出的“以结构矛盾来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框架构造的选择基准[6]最为典型,其中有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