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A了去了”构式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A了去了”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一个构式,也是典型的表达极性程度 义的构式,目前学界对表达极性程度结构的研究尚不充分,从构式视角对“A了 去了”进行研究更是尚属首次,据此,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对“A了去了” 构式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概括为以下五个个方面: 第一章,重点对“A了去了”构式的构件进行解析:变项A从形式上看, 既可以选择单音节也可以选择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从意义上看,既有表积极 意义的A也有表消极意义的A。常项“了前”是一个指出界变的形式标记,而 “了后”则是一个纯语气词,主要作用是向受话人提供新信息。构式中的常项 “去”则是一个程度副词,它的存在加深了整个构式表达的程度义。 第二章,考察与“A了去了”相关的语义。本文认为“A了去了”的构式 义是人或事物的相关属性或性质在量上达到某种极性程度。“A了去了”的构式 义与其主要构成成分存在互动关系。此外,在具体语境中,“A了去了”构式也 与其上下文存在复杂语义关系。 第三章,探讨“A了去了”构式的整体性功能。句法功能上,“A了去了”构 式主要作谓语,此外还可作补语、复句分句以及独立运用。语义功能上,“A了 去了”构式侧重表达极性程度义和主观评价义。语用功能上,“A了去了”构式 具有浓郁北方地域色彩,常用于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性以及揭示比较项间的差异。 第四章,结合“最大理据性原则考察“A了去了构式原型。本文认为“A 了去了”的构式原型即为“V了去了”。在其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语言的隐喻 机制、主观化机制以及类推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重点考察了“A了去了”与“A得多了”间的异同点。研究表明, 这两个构式在差比范畴的表达、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两 者的源领域以及涉及的比较项间的关系。此外,本文还从二语教学的角度为“A 了去了”构式的教学与习得提出了些许建议。 纵观本文的研究,其创新之处在于:(1)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进入“A了去 了”构式中的变项形容词A进行了重新考察;(2)结合最大理据性原则考察了“A 了去了”构式原型,并对其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揭示。 关键词:“A了去了”,构式,构式原型,形成机制,比较研究 Abstract A Je Je,,1sa qu frequently。usedconstruction which the expresses meaningof the 0f deg№e in modem polarity of Mandarin.Currently,thethese study is aspectsnot su士ticientln and academica, le studying‘‘Ale,,fromthe qu of perspective constmctlonisa gr锄narfirst

文档评论(0)

fzc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