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族群与阶级观点谈原住民就业困境.doc
性別、族群與階級觀點談原住民就業困境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局長 嚴祥鸞
原住民女性在工作職場的困境:族群、性別與階級交錯關係的觀點
一、充滿族群、性別和階級的社會
故事一:「阿美族的巴耐爸爸在礦場做了十八年的礦工,因為口頭請假而被解僱,找上我。我才知道巴耐姊妹(一為15歲,一為16歲)雙雙前後因為當地雜貨店老闆娘告訴巴耐父母在高雄有個開業診所需要幫傭,巴耐父母就答應。不識字也不知簽下的是買賣契約,巴耐姊妹被賣到華西街,被迫成為雛妓。巴耐妹妹在華西街接客,透過接客,每個客人請他寫一個字,最後完成『我在華西街,爸媽請來救我!』才得被救出。巴耐姊妹被接出後,巴耐爸爸去坐牢。我觀護巴耐姊妹四年,才知道巴耐姊妹的故事。」
(牧師啦亞9/9/2001口述)
牧師啦亞口述中的巴耐姊妹當雛妓,呼應漢人社會對原住民女性的刻板印象。只是,巴耐爸爸不識字才簽下買賣契約,去坐牢,雜貨店老闆娘呢?
故事二:1986年1月湯英伸—一個十八歲的曹族青年,嘉義師專的中輟生,從山地村到嘉義再到台北。到一家「天祥西餐廳」工作,邱老闆的餐廳尚未開幕,先幫他介紹工作。「先繳三千五百元,不夠的錢有人會幫你繳,再從你的第一個月薪水扣下來!現在餐廳還未開幕,等過年以後就馬上開張,你先去一家洗衣店做工。待遇也不錯,一天五百元。」邱老闆說。只是,翔翔洗衣店的彭先生來了,當場付清了湯英伸的欠款三千元。邱老闆卻扣留了湯英伸的身份證,並簽了一張二千二百元的借據。
湯英伸幾乎每天從九點工作到深夜二點。工作八天,湯英伸向老闆辭職,「我要回家過年,家鄉運動會和豐年祭都快到了。」彭老闆竟說:「你吃我的,住我的,一天工資兩百,就想一走了之,你還欠我錢哪!」湯英伸向彭老闆要身份證,彭老闆卻回答:「番仔,你只會破壞我的生意!」最後,湯英伸連工資都不要,他只要「要回他的身份證」,卻賠上自己。
二、原住民優惠政策反映社會族群階級化結構
雖然,從1940年已有台灣原住民的優惠政策。到了二十世紀末,原住民優惠政策的範圍由中央民意代表、中學生優待辦法擴及原住民的參政權、教育、居住、以及就醫各層面。但是,這些重要優惠政策的變革是否呼應著憲法明訂保障少數民族的精神?抑或再次深化社會族群階層化結構現象?相關族群研究鮮有人論述。傅仰止(2001)「原住民優惠政策的支持與抗拒:比較漢人觀點與原住民觀點」結論,社經地位高的漢族成員是支持優惠政策的中堅力量;社經地位高的弱勢族群成員,反而是抗拒優惠政策的來源。傅仰止認為,此乃「是跟弱勢族群的接觸跟型態,在漢人之間和在原住民之間產生了互異的效果…」(2001:16)。從社經地位高的強勢族群成員支持優惠政策和社經地位高的弱勢族群抗拒的結論,實質上反映社會族群階層化的現象。社經地位高的強勢族群對於優惠政策毋寧是項優勢族群給予弱勢族群的恩給。相對的,社經地位高的弱勢族群成員抗拒係因恩給優惠政策在接受者的生活經驗,雖不一定是污名,卻是不光采的。社經地位(尤其是教育程度)較高的原住民,明顯地認為多數原住民的困境是由於自己不努力所引起的(傅仰止,1994)。這些社經地位較高的原住民會採取個人歸因解釋,不過呼應主流社會價值的個人歸因論述。由於學校仍是主流的漢文化,所以有原住民的教育優惠政策,更由於學校教育仍是主流的單一文化,所以強調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職場亦然。
三、原住民的就業現況
事實上,原住民優惠政策實施多年,成果如何?根據民國八十八年「台灣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結果」的摘要(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1999),多數的原住民仍居住在台灣省的山地鄉(41%),統計區域則以東部區域最高(43%),教育程度國中以下高達90%。15歲以上的原住民(不含現役軍人)的個人平均收入,無經常性收入比率占30%,64%的原住民個人每月經常性收入未滿二萬元。有經常性收入者每人每月平均收入約21,000元。
根據民國八十八年「台灣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結果」的摘要(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1999),關於勞動力狀況和就業者的工作情形,茲分述如下:
勞動力狀況:
勞動力參與情形: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台灣原住民年滿十五歲的民間人口(含現役軍人,只排除監管人口和失蹤人口)有287,162人,其中有195,502人參與勞動力,占68%;,660人不屬勞動力人口,占32%。原住民的勞動力人口比率以魯凱族、布農族或鄒族者、居住地為台灣省非原住民鄉鎮市區(行政區)、中區(統計區)者、男性、30~49歲者、國(初)中學歷者、離婚或分居者較高。
.未參與勞動力的原因:台灣原住民中非勞動力者未參與勞動力的原因,有三成七是在料理家務,二成七是因求學及準備升學,二成四是屬高齡或殘障,百分之八是不想工作或想工作但不能隨時工作,有百分之四想工作未去找工作,但隨時可以工作。
失業狀況:原住民十五歲以上的勞動力人口(含現役軍人)中,就業人口有18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