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也谈近代芜湖米市之兴起
也谈近代芜湖米市之兴起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 21512) 朱海波摘要 十九世纪中后期,芜湖米市由一个地方性的米市一跃为全国性的米市,并居于中国近代四大米市之首;其兴起的原因诸多,但是这一时期芜湖米市米源地的变化无疑对芜湖米市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按时间顺序对芜湖米市米源地的稻米生产进行考察,希冀找到米源地变化对芜湖米市兴起所起到作用。关键词 芜湖米市;米源地;兴起 作为中国近代四大米市之首的芜湖米市,其兴起的原因一直被经济史学界所关注,但是在过去的研究中,往往忽视对芜湖米市米源地的研究。吴承明先生说:“在一定意义上,农村有多少粮食可以出售,就成为市场大小的一个界定。”[1]对芜湖米市米源地稻米生产变化进行考察,有助于帮助我们对芜湖米市兴起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一 1851-1864年爆发了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军自咸丰三年“(正月)十七日陷安庆。同日先陷望江。十九夜陷池州。二十一陷铜陵。二十五日,……二十七陷芜湖、当涂。二十八陷和州。”[2]从此安徽成为太平军和清军作战的主战场。当时“英、霍、潜、太,实陆军百战之区”,“滁、含、巢、和,亦陆军死挣之地”,而曾国藩“驻祁门,而自皖南以抵漳江”和太平军对峙。[2]长期的战争首先使人口锐减,农业劳动力极其缺乏,皖南地区“遗黎十不存一”更有甚者“存十一于千百”[4]沿江地区“自池州以下,两岸难民,皆避居江心洲上……壮者被掳,老幼相携,草根掘尽,则食其所亲之肉。风雨悲啼,死亡枕藉……徽、池、宁国等属,黄茅白骨,或竟日不逢一人”。[5]其次,战争使皖中、皖南地区水利遭到严重破坏,芜湖及周围地区从两汉开始,兴修水利,围湖造田;宋代更是圩田的大发展时期。“中国水利,惟江南各省尚为讲求,自经发逆乱后,旧日河渠半多梗塞,”[7]经过战争,水利施设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是圩田的生产致命伤。再次战争造成田地大片荒芜,“自兵燹之后,东南各省为尤甚。皖南各县几乎十田九荒。”[8]“各省之中以皖南北荒田为最多,其地方亦以皖南为最甚,如宁国、广德一府一州,不下百万亩。”[9]广德州“四乡一无完善,田亩尽属荒芜”。[10]皖北迤东各县,“沃野千里,亦多鞠为茂草”。[11]而据二十世纪的调查,芜湖米市的米源地主要来自皖中的巢湖流域、沿江平原和皖南的青弋江流域等周围28县,[3]战争对芜湖米源地稻米生产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使芜湖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时只是太平军“后方屯聚军粮之所——尚未形成米业流通渠道”。[12]二 这场战争对芜湖米源地的稻米生产产生了强力的破坏作用,但是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从“中长期”来看,这场战争成为了芜湖米市由地方消费性米市向全国性米市转变的一个拐点。 首先,这场战争大大缓解了安徽的人口压力和人地矛盾,皖南、皖中地区还出现了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太平天国战争前,安徽是全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早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安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415.27人,仅次于江苏、山东和浙江,而居全国第四位。雍正二年,安徽每丁占有耕地0。251顷,在南方十二省中位居第八。比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和江苏都少。[13]1851年安徽人口达3763万,占全国人口的9%左右,仅次于江苏、四川居第3位,人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1.8人,位居全国前例。一般认为,清代人均耕地3-4亩方能维持生计,而当时安徽人均耕地仅为0.95亩,安徽的耕地已经难以养活庞大的人口,[14]如此低的人均耕地必然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经过太平天国战争,安徽人口损失达到了1700万,占战前人口的45.5%,皖南人口损失930万,约占皖南战前人口的81%。[6]皖中地区的人口损失也肯定大于全省的比例。直到1910年,安徽省人口仍然低于三千万,只有2519.7万,其中芜湖米源主要来源地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徽州府、安庆府、庐州府、广德州、和州的人口总数为1082.1万,部分府、州人口数仍然不足1851年人口数的50%,个别府、州甚至低于25%。[6]战后皖中、皖南地区面临的人口压力、人地矛盾已不复存在,部分州县面临的是大量的荒芜土地无人开垦,据统计,1880年安徽有荒田800万亩,1896年有荒地400万亩,两江总督刘坤一在论及十九世纪末苏、皖两省情况时说:“自兵灾以后,地方迄未复元,荒芜之区,所在皆是。”[11]可以想象一旦这些土地得以开垦,汇集到芜湖米市的米谷量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事实上,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从芜湖运出的大米在正常年份少则在三百万担,多则达五百万担,在1905年和1919年甚至达到了八百万担以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exner便秘评分及罗马三诊断标准.doc VIP
- 施工材料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方案.docx VIP
- 双金属温度计与压力式温度计检定规程.pdf
- 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核酸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3.pdf VIP
-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ping at home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Python程序设计PPT课件(共12章)第11章 正则表达式.pptx VIP
- 红领巾伴我成长主题班会课.pptx VIP
- 路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初步设计及概算评估咨询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