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一、古代公文文风的演变 (一)金文文书的写作特点 现存最早的公务文书为甲骨文书,记事简单,无所谓“文风” 甲骨卜辞 金文文书的特点:内容上的纪实性、庄重性和文字上的简约性 铜器铭文、钟鼎文:内容主要是用来记载祖先功德、勋劳,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经济等各领域。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二)《尚书》中公文的写作特点 1.关于《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代改称《尚书》。 是我国最早的公文汇编,共收古代公文 28篇,商代及以前的公文8篇。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2.《尚书》的写作特点 内容上,商以前的公文突出“神权”,商以后 的公文则突出“德政”“尊礼”。 结构语言上,篇章结构由松散逐步趋向完整 严谨;语言表现为“佶屈聱牙”、古奥难读, 但“文如诡,而寻理即畅”,并有一定的文采,且文辞生动,语意恳切。 《秦誓》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三)春秋到西汉的公文写作概况 1. 春秋战国时期公文特点:说理透辟,文辞流畅而语言口语化。李斯《谏逐客书》 2.秦代公文的特点:尚质而不文,符合公文的写作要求。秦始皇的《出谥法制》 3.西汉公文的特点:政论性强,借古喻今,语言深切晓明,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贾谊《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 鲁迅评价:“皆为西汉宏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四)赋、骈文对公文文风的影响 赋:由楚辞衍变而来盛行于汉代的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以铺叙描写为主,讲究文采。行文特点极其不适于文书写作。 骈文:产生于汉魏时期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比赋更加不适合于公文写作。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受赋和骈文的影响,从西汉中期到南北朝,公文文风总的发展趋势是日益追求辞藻的华美、形式的奇巧,而忽视公文的内容。这种文风不符合公文务实的要求,是文书工作发展史上的一股逆流。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五)隋唐时期的公文文风改革和唐宋公文文风 隋代初,公文形式主义文风泛滥 隋代改革公文文风的措施:将上呈表章具有 浮华文风者治罪 初唐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并在写作实践上作出表率,写出了许多朴实直言、不加雕饰的公文,对文风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把文风改革推向了高潮。 唐宋公文文风呈现出词强理直、质朴务实,长于说理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六)元代白话体公文的出现 元代,由于俚语俗话纳入公文,形成了“白话体”公文。 对传统的以文言文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公文书面语是一次冲击。 元代公文在语言上呈现出通俗易懂的风格。 从书面语向通俗白话的转变,在公文语言上是一大进步。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七)明代的文牍主义和屡禁繁文措施 明代文牍主义盛行,表现为: 1.公文泛滥,蝇头小事,动辄发文 2.行文冗长,甚至长达六万字。 3.内容空洞,受八股文影响,公文开头大多抄引圣贤经书言论,导致空话、废话、套话连篇。 文牍主义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妨碍了政令 的实施。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三令五申,严禁繁文 朱元璋提倡公文应开门见山,直叙事由,力求简短扼要、明白易懂,禁止浮词藻饰、套话连篇和过于琐细。 制定严厉措施处罚繁文撰写者。 明代对繁文一禁再禁,嘉靖帝、隆庆帝、明神宗都一再重申禁令,但其弊始终未能禁止。文牍主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