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生设计与职业生涯规划
合作伙伴人生设计与职业生涯规划 黎晖 博士 人生设计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 哈佛与华尔街的传奇故事 童年父母离异、坎坷人生路 贵人相助、人生经营与眼界 围绕目标、瞄准国际、立足中国 精心策划、实践操作 人生设计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策划思路 一、卓越的人生设计(一)为什么要进行人生设计 人生设计的具体实现目标 人生设计的自我评估 A、六大指标的自我评估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d、较差 B、六大指标的360度评估 人生设计与自我潜能开发 a、1906年,法国詹姆斯教授,人的潜能开发10%,未开发90% b、1967年,美国米德教授,人的潜能开发6%,未开发94% c、1997年,哈佛大学奥托教授,人的潜能开发4%,未开发96% 案例分析: 比尔·盖茨的潜能开发/毛泽东的潜能 开发互动练习: 自我潜能开发游戏 人生设计的切入点:大脑潜能开发分析 大脑潜能分析的核心内容 智商提升:聪明商、学习力 情商提升:胆商、逆商、沟通力、自我认 识力、健商 财商提升:体力、知识、悟性、财富力 灵商提升:德商、思想力、精神力、信仰力 互动练习:个人习惯改进与养成游戏 大脑潜能开发评估 A、智商潜能开发评估 B、情商潜能开发评估 C、财商潜能开发评估 D、灵商潜能开发评估 A、有意识的持续经营自己的专业策划过程 B、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成就自我的实践过程 C、人生质量与人生精彩、潜能开发 D、本我、自我、真我、和谐整体 (三)人生设计的方法与自我潜能评估 A、人生设计的方法 终生设计型方法 整体策划/系统思考 将人生做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全面的 经营与规划 阶段设计型方法 阶段策划/逆向目标思维 将人生划分为不同阶段进行具体设计与经营 边走边看设计型 任务与目标导向策划/顺时针思维 将人生视为不同的片断进行详细设计与策划 二、卓越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地与自我评估 a、必须干的职业 就业心态 就业与生存导向 b、适合干的职业 从业心态 工作与责任导向 c、喜欢干的职业 事业心态 快乐与价值导向 C、 职业分类 a、与人打交道为主的职业 b、与物打交道为主的职业 c、与人和物兼顾的职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方法SWOT分析方法 S、机会 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态 A、步步高升型 E、得天独厚型 B、阅历丰富型 F、因故中断型 C、稳扎稳打型 G、一心多用型 D、愈战愈勇型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操作策略知彼:整体分析与评估 知彼:社会分析 知彼:产业/行业的分析与评估 知彼:企业发展的分析与评估 知己: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设计 知己:自我职业发展的三种分析途径 抉择与行动:自我职业发展的定位分析与发展策略 理念 知识 技能 我 A、必须干的职业 B、适合干的职业 C、喜欢干的职业 * * 30岁 40岁 50岁 70岁 60岁 20岁 四川女孩刘亦婷的人生设计:哈佛与华尔街的传奇故事 a、终生设计型 b、阶段设计型 c、边走边看型 20岁 墓志铭 30岁 40岁 50岁 70岁 60岁 维持期 衰退期 建立期 a、必须干的职业 b、适合干的职业 c、喜欢干的职业 白领 金领 企业家 30岁 40岁 50岁 70岁 60岁 20岁 a、终生设计型 b、阶段设计型 c、边走边看型 人生苦短、生命有限,如何使人生健康、快乐、富足? 道德 心智教育 家庭 事业 财 富 健康友情 卓越的事业与职业目标:生存、责任、使命\理想追求、无止境 卓越的财富目标:取之有道、用之有道 卓越的家庭目标:幸福、美满 卓越的健康与友情目标:身心和谐、真情 卓越的心智教育目标:激发潜能\学会学习 卓越的精神道德目标:良心 互动练习:现在的我与未来的我(图画心理学游戏) 中间脑·财商 全脑·灵商 右 脑 · 情 商 左 脑 · 智 商 (二)人生设计的目地与方法 20岁 30岁 40岁 50岁 70岁 60岁 墓志铭 a、终生设计型 b、阶段设计型 c、边走边看型 A、职业生涯规划的目地 a、 a ) 知彼 b ) 知己 c ) 抉择与行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