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系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论“百花文学”的创新与突破.docVIP

文学系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论“百花文学”的创新与突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系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论“百花文学”的创新与突破

文学系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论“百花文学”的创新与突破 论“百花文学”的创新与突破 摘要:在1956年至1957年间文坛上出现了短暂的“百花文学”,它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它打破了建国初期文学僵化的状态,高扬起现实批判的旗帜,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内部的矛盾,鞭挞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干部队伍中渎职现象和官僚作风的批判,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百花文学”不论在取材上或者主题上以及表现技巧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它成为一个绕不开的文学史话题,也成为一个不断被探讨,不断被挖掘的重要的文学史现象。 关键词:百花文学 创新 突破 1956年至1957年间的《人民文学》、《文学月刊》、《新港》、《雨花》、《星星》等文学刊物上,悄然出现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学作品,这批作品突破建国初期时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高扬起现实批评的旗帜,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深刻地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鞭挞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干部队伍中的渎职现象和官僚作风的批判,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题材上也突破了不准写凡人小事,不准写人性人情与爱情的清规戒律,出现了一批“溢出”主流之外的另一种文学样式,它呼应了文坛寻求变革的吁求,感应了春潮“解冻”的气息,是在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出现的,旨在纠正主流文学的僵化状态。由于这一批作品出现在毛泽东“双百”方针的提出之时,所以被人命名为“百花文学”。 ?? “百花文学”的存在是短暂的。1957年夏天,政治上出现的“反右”扩大化,迅速蔓延到文艺界,伴随着急风暴雨式的政治斗争,文艺也百花凋零,“百花文学”也随之消失。虽然“百花文学”的出现比较短暂,但它成为一个绕不开的文学史话题,也成为一个不断被探讨,不断被挖掘的重要的文学史现象。 ?? “百花文学”的出现,打破了新中国文学发展初期时,逐渐形成以描写重大题材,歌颂光明生活,刻画工农英雄,宣传国家政策为主流的写作范式。“百花文学”不论是在题材的拓展上,或是主题的挖掘上,以及表现技巧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取材上的出新与突破 我们注意到这批作品在取材上与以往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变化,表现生活的范围大大地扩展了,过去的写作重在追踪”重大题材”。比如赵树理的《登记》宣传新婚姻法,《三里湾》表现合作化运动,杨朔的《三千里江山》写抗美援朝等等。“百花文学”中不少作品将视野拓展到了普通人,写他们在家庭、婚姻、情爱方面所产生的苦恼,所遇到的困惑,以及他们感受着新的时代气息而进行的积极、健康的选择。 、突破了作品不能以知识分子为主角的禁区 宗璞的《红豆》中的主角是知识分子——几个著名学府的大学生:出身于小康之家,有做过大学教授的父亲,有美丽如画的母亲,在“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的温馨世界里长大的少女江玫;有着进步倾向并引导江玫向往革命、追求进步的同室女友肖素;再一个就是“身材修长,穿着灰绸长袍,罩着蓝布长衫”,“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长长的眼睛,有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气”,又弹得一手好钢琴的物理系男生、大银行家的少爷齐虹。故事发生在解放前夕的北平,就像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我们的女主角江玫与男主角齐虹发生了刻骨铭心也无可置疑的爱情。可是,北平解放在即,齐虹要随银行家的父亲飞往美国。是追随爱人去异国他乡建立自己爱的小巢,还是留在国内迎接新中国的到来?江玫陷入矛盾、痛苦之中。作者运用极其细腻的艺术描写,表现了爱情应当服从政治理想的选择的主题和江玫矛盾、犹豫、痛苦的心理过程。由于女友肖素的影响,父亲正义精神的感召以及北平革命形势的发展,江玫由不问政治到倾向革命,由主持正义到投身革命,最终使她痛下决心割断了与齐虹的缠绵情感,奔赴迎接解放的革命战场。这篇作品大胆展示人物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揭示了特定历史背景中的爱情生活所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写出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的时代,在国与家、革命与爱情、新我与旧我的搏斗中,灵魂经受被撕裂般的痛苦以及成功后的欢乐。 显然,这篇作品在取材上有两点突破:一是突破了不能以知识分子为作品主角的戒律,放手写了几个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和情感历程;二是突破不能写个人情感尤其不能写人性、写爱情的限制,着重表现少男少女最动人也最美丽、永远说不完写不尽的爱情故事。 、突破了不准写人性、爱情的清规戒律 解放以后,文学作品写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很少,即使写到这方面的内容,也往往把爱情描写简单化,用一般化政治关系的描写取代对人物丰富感情的剖析,把色彩斑斓的爱情生活写的呆板单调,公式化、概念化。而这时出现的一批爱情小说则抓住爱情生活所特有的内容和特点,不仅敢于大胆赞美爱情生活中的高尚情操,而且以

文档评论(0)

wdyg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