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部分大城市吸收毕业生相关政策
2014年部分大城市吸收毕业生相关政策
北京:
北京市对引进接收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调整。
引进接收硕士、博士非北京生源毕业研究生,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不受专业,数量限制。
引进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政策也做了相关调整:允许用人单位接收已列入“211工程”的外省市地区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对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接收北京地区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不做数量和专业了限制;对于急需人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主管部门推荐,市人事局批准后,引进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数量上予以保证。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规定:凡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应届毕业生受聘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高等新技术企业,可以直接办理北京市常住户口。《北京市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对此条例进行了细化,中关村引进北京地区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将不再受进京指标限制。
凡北京生源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工作台,户口可落在北京,并建立《北京生源毕业生到西部就业联系卡》。在西部工作满三年可随时申请调回北京,回京后凭就业联系卡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推荐工作。
上海:
上海市进一步加大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简化人才进沪的手续,规定:凡是满足引进条件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可先办理落户许可证,落实就业单位后可直接取得上海户籍的办法。
上海市引进人才的具体条件包括:
1、 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高级人才;2、曾荣获省市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通过国家211初审高校的应届高校本科毕业生;3、经省、市级有关技术、专利部门认定的有创造发明、技术改革、产品专利等成果的本科和本科以上毕业生。
上海市引进人才的申请程序及申请材料:符合以上条件的毕业生可直接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得到落户许可证。
申请材料包括:
毕业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出具的毕业生推荐表、成绩表、健康证明、荣誉证明、外语及计算机等级证书;
优秀高校毕业:省市级荣誉证书、学校出具的毕业生推荐表、成绩表、健康证明、在校荣誉证明、外语及计算机等级证书;
本科毕业:获得的国家专利证书、学校出具的毕业生推荐表、成绩表、健康证明、在校荣誉证明、外语及计算机等级证书;
毕业生可携带以上证明到上海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申请手续,经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审批同意,取得进沪许可。申请办理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
6月30日,进沪许可一年内有效
根据《关于2002年上海市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进沪工作的规定》,自2002年起,部分高校的本科以及以下学历的毕业生今年不再具备进沪就业申请资格,而研究生不受此限,在《规定》中,有如下“基本条件”条款:“一般为毕业研究生或上海高校国务院各部、委、办、局转地方的高校和列入211工程建议计划的地方高校的本科毕业。”这份《规定》还列出了符合条件的外地高校名单,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2所高校入“榜”。入榜高校最多的是北京市,共有45所高校,辽宁省和江苏省也各有23所高校入榜。入榜高校数较多的省份还有陕西、湖北和四川,分别是18所、15所和11所。
《规定》同时明确,如果不在入榜高校之列,只要有以下条件之一也可入沪:获得过省以上(含省级)优秀学生或学生干部称号;所学属上海高校缺门专业或重点工程、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艰苦行业、急需紧缺专业;父母一方由上海“支边”、“支内”或常住户口已签入上海。
广州:
广州市放宽对大学本科毕业生入户限制,外地本科毕业生只要在广州找到专业对口工作,或在广州自己创业,即使单位性质是私营、外资企业,均可申请正式广州市户口。
从政策上看,大学本科基本上只要符合非师范类,专业对口,岗位对口等3个条件的就可申请广州市户口。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条件就更宽松,实施“不限生源、不限专业、不限单位、不限时间”等4不政策。
广州在积极引进广州生源高校毕生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入穗就业广开门路,同时打破了以往地区,部门接收毕业生的有关限制,并积极推广不包就业,不包分配的就业办法,积极探索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配置和流动特点相适应的毕业接收工作新机制。接收非广州生源非外语专业本覆盖以上毕业生其英语水平最低通过国家4级水平考试(体育及艺术类毕业生的外语水平暂不做规定);非广州生源师范毕业生属饱和专业的,原则不上不接收;严格控制非广州专科毕业生入穗就业等新的规定。
西安:
毕业生就业优先保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人才需要;积极鼓励毕业到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施展才华;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国有小型企业、乡镇集体企业以及私营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去工作,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和农业第一线建功立业。各级国家机关原则上不再直接接收应届毕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