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
2014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
1、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于(1879年)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3、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性原则是(客观性原则)
4、 严格地控制或设计一定条件,借助专门仪器对被试进行实验的方法是(实验室实验法)
5、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人是(冯特)
6、 在研究心理活动时,反对把心理现象看作是凝固的、静止的、孤立的东西。这是根据(发展性原则)
7、 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方法。这种方法是(观察法)
8、 通过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里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叫(实验法)
9、 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指(认知)
10、一方面要求心理学研究实践中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这是根据(实践性原则)
1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或者言简易答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或有关人员,将访问结果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叫(调查法)
12、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的观察,如每周进行一、二次,每周进行一、二小时或十几分钟,到一定时期,对观察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叫(定期观察)
13、在教育、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地创设条件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叫做(自然实验法)
14、对被试在校长时间里(一年几年或更长时间)连续进行了解,以研究其心理的发展变化。这种方法是(个案研究法)
15、心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既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有属于(自然科学)
16、人的一切行为动力的源泉是指人的(需要)
17、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意从人的外部活动的客观事实出发,努力反应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并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这是指(客观性原则)
18、人的“生命中枢”是指(脑干)
19、人的视觉中枢在(枕叶)
20、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1、成语“谈虎变色”是指(第二信号系统) 22、当全神贯注看书时,人们对周围正在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现象属于(负诱导)
23、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助动作的是(小脑)
24、对复合刺激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叫(动力定型)
25、由身体传入到脑的信息和由脑传出到身体的信息都要经过的地方,即神经通路的“中转站”是(间脑)
26、人的听觉中枢在(颞叶)
27、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叫做(反射)
28、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或神经机构叫(反射弧)
29、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30、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
31、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叫(感觉)
32、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33、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只觉是(真动知觉) 34、俗话说:“只芝兰之室,就耳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就耳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35、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知觉为运动的一中现象叫(似动现象)
36、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37、从明亮处进入已灭灯的电影院,开始什么也看不见,这一段时间,就能分辨物体的轮廓,这是(暗适应)
38、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应叫做(知觉)
39、实际不动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叫(诱导运动)
40、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41、先吃糖后吃苹果感觉是酸的,先吃杨梅再吃苹果感觉是甜的,这种现象属于(感觉对比) 42、人们吧感觉最小差别量(即最小变化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43、我们在知觉任何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或经验来解释它,并用语言、词把它标志出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4、尽管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属性,有各种不同部分组成,但我们总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45、从黑暗处到亮处,开始是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稍过几秒钟就能看清楚周围的物体,这是指(明适应) 46、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47、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是知觉的(选择性) 48、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影响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是指知觉的(恒常性)
49、以语词所概括出来的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是(逻辑记忆)
50、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艾宾浩斯) 51、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