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1、课程的教学目的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古民居的文化、历史和建筑特征; 2)掌握各种民居的设计手法和细部处理,做到古为今用,传承历史; 3)更深入地领会建筑史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课程概述 2、课程授课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讲(民居的发展、分布与类型) 第二部分:中国民居的特点 第二讲:民居的布局特点 第三讲:民居的村落与规划 第五讲:民居的天然条件 第四讲:民居的风水 第六讲:民居的环境 第七讲:民居的布局手法 第八讲:民居的空间 第九讲:民居的结构形式 第十讲:民居的建材 第十一讲:民居的装饰手法 第十二讲:民居的细部设计 第十三讲:民居的构造处理 第十四讲:民居的家具与陈设 第十五讲:民居的庭院与能源 第三部分:中国各类民居的介绍 第十七讲:金门民居、土楼民居 第十六讲:干阑式民居、西南汉风坊院 第十八讲:开平雕镂、围拢屋 第十九讲:藏族碉房、窑洞民居 第二十讲:阿以旺民居、毡包民居 第二十一讲:合院式民居、晋中、皖南民居 第二十二讲:水乡民居 1、以分析民居为主,图文表达,两人一组。 3、课程考核方式: 2、图幅:750*500 3、选题如下: 1)解读民居。利用建筑的基本知识分析你所熟知的民居(如功能、造型、空间、细部、材质、节能等方面)特点。 4、交作业时间第四周最后一次课 2)认知民居。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你所熟知的古民居建筑在现代生活中的优、缺点,如何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改进古民居,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3)包装民居。用建筑专业语汇宣传你所熟悉的建筑(宣传广告),注意语言文字的修饰和表现方式力求灵活。 1、民居的发展 第一讲(民居的发展、分布与类型)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有建造意识 穴住-山洞和横穴(利用天然的工具) 巢住-单株树木上搭设 新石器时代 穴住-袋形竖穴、半穴住、原始地面建筑、分室建筑等。 巢住-任意与地面搭设。一般选择在有水源,可渔猎,方便采集的地点。还根据所选地点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打桩、栽桩的方法。 半穴居和地面建筑,是以覆盖上面的建筑顶部构造为营造重点的居住空间。除了要利用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及较高的搭建技术外,在材料的使用上更是一个飞跃。因为顶部巨大,在穴内要用木柱支撑,木结构完全起承重作用,而且木构架被整齐有序地排列。这些以绑扎方式结合的木梁及屋面支承结构,无疑为其后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夏朝 夏朝的建立彻底的结束原始公有制的生产方式,并表明私有制度的确立,阶级的出现,使得人类有了等级的划分,房屋也出现了不同的等级,中国从此有了“民居”这一民间居住形式。 夏代聚落与民居遗址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内蒙古伊克昭盟朱开沟遗址、山西夏县东下冯村二里头文化居住遗址、河南商丘县坞墙二里头文化居住建筑遗址、河南堰师县二里头文化居住建筑遗址等。 1、内蒙古伊克昭盟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朱开沟,发掘遗迹中既有夏代早期住所,也有中、晚期住所。早期住宅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半地穴和地面建筑房屋的平面,尤其是面积较大的房屋的平面.以圆形或近似圆形为主,另有少部分四角为圆角的方形和矩形平面房屋。早期较大的圆形房屋,直径一般在5米左右。中期民居,以方形或长方形平面的浅穴为主,部分为圆角方形。晚期民居,则以长方形平面的浅穴数量为最多,另有部分圆形及圆角方形平面的 2、山西夏县东下冯村二里头文化居住遗址,位于山西夏县东下冯村东北。据推断,其营建与存在时间应在夏代中、晚期及商初。遗址面积达25万平方米房屋形式有半地穴、窑洞和地面建筑三类,以窑洞形式为最多。窑洞都是依靠黄土崖或沟壁开凿而成,面积较小,一般在5平方米左右。 平面有方形、圆形、椭园形三种。 商朝 3、河南商丘坞墙二里头文化居住建筑遗址内,已发现的房址的平面均为圆形.其中较为完好的一座建于地面,直径约3米,室内地面只略低于室外。此房的外围还有草、泥、砂等材料砌筑的墙垣。 面积较小,一般在5平方米左右。平面有方形、圆形、椭圆形三种。窑洞内室顶多收为弯窿形,内壁上多置有小完,室角设有火塘,有的还在上方引烟道通向室外。除居室外,还挖掘有窖穴、灰坑、水井等。整个聚落外围有二重潦沟圈护,壕沟的横断面都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深度约为3米。两漆沟间隔约to米,是聚落重要的防御设施。 民居发展到商代时,虽然保存了若干半地穴的形式,但地面建筑已明显占据优势,这表明木构架及夯土墙垣已得到逐步推广。同时,还发现带有台基的建筑遗址,地面分室建筑形式也较多地出现。 山西夏县东下冯村商代聚落遗址,原建于夏代中期,商代时被继续使用,并有所增修与扩建。这一聚落的外围是宽达8米的夯土墙,基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