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9年松江广富林遗址发掘.doc
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发掘
(2010-03-24 18:38:12)
转载
???? ?广富林遗址位于上海市西南的松江区方松街道,西北和西面较远处环绕佘山、辰山、凤凰山等诸多小山峰,遗址附近地势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3米左右。遗址于1959年发现,后曾试掘。1999-2008年,广富林遗址先后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其中,以首先在广富林遗址发现而命名的“广富林文化”,填补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空白,为研究环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材料。
??? 2009年3-7月,因上海松江新城开发建设,在原划定的广富林遗址保护区东侧以外的民宅区域施工,由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先行勘探,发现该区域在近现代扰动较大,但仍埋藏有古代文化遗存。随后在开发方的支持下,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约5700平方米,发现了不同时期的房址2座、墓葬11座、灰坑559个、灰沟20条、水井90口等重要遗迹,同时出土了大量陶、石等各类遗物,发掘又获得了丰硕成果。
??? 1、崧泽文化至良渚文化过渡阶段。
??? 这一阶段的遗存主要分布于本次发掘区的西部与东部边缘地带。遗迹主要有灰坑23个和灰沟2条。一些遗迹显然与当时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如H931,平面呈长方形,直壁,平底,长1.9米,残宽1.34米,深约0.9米。坑内堆积分十层,其中第层和第层为锅底状红烧土硬面,结构紧密,未见其他包含物,当为长期火烤而形成。其余堆积层中含大量灰烬、碳屑,和许多鼎、罐、盘等器物残片及较多碎骨。从这些迹象判断,此坑是较长时期延续使用的地灶。H929,表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直壁、底略有起伏。长1.8米,宽约1.3米,深约0.74米。填土为黑灰土,土质松散,内含大量灰烬,出土物为鼎、甗、罐等陶器残片和碎骨,陶片上附着有大量炭灰,但未发现烧烤硬面。从出土遗物分析,H929应与当时的炊煮活动有关。
; 出土物以陶器最丰富,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鼎、甗、豆、罐、杯、盆、壶、器盖等,器表以素面为主,少量装饰有弦纹、刻划纹、长弧线三角与圆点纹等。盆形鼎是常见器形,腹部一般有一道突脊,上腹部分装饰有弦纹,顺装扁足或凿形足。豆以敛口浅盘为主,豆柄上常装饰有长弧线三角与圆点纹,有的豆盘上也装饰有同类纹饰。
?
??? 广富林遗址位于古泻湖地区,早期先民对遗址的开发与地貌环境的演变有着密切关系。大约距今5500年左右,广富林遗址所处区域逐渐从滨海盐沼、泻湖环境转变为淡水湖沼环境,从而为人类居住提供了适宜的场所。从此以后,该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遗址。广富林遗址崧泽文化至良渚文化过渡阶段遗存的发现证实了我们以往工作的认识。
??? 2、良渚文化墓地。
??? 共发现墓葬11座,编号为M41-M51,均属于良渚文化晚期。墓葬分布相对集中,除M46外,主要分布于一土台之上,地势高爽。土台仅保存北侧部分,现存东西向最大直径约50米,南北向约20米。土台西部、南部被宋元时期的水沟及近现代池塘严重破坏,已经无法复原墓地全貌。墓地上,还发现用动物祭祀的现象。H712位于M43的南面,平面呈长方形,长0.5米、宽0.36米,坑内仅埋一副狗骨架,未发现其它遗物,当为墓葬的祭祀坑。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土坑墓,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骨骼保存较差,无法鉴定性别。根据骨骼形态,M48应为儿童墓。所有墓葬均有随葬品,少者2件,最多者8件,以陶器为主,组合一般为鼎、双鼻壶、三足盘等。M44,长2.14米,宽0.8米,墓向192°,发现棺板痕迹,长1.8米,宽0.66米,厚约10厘米,随葬品共6件,有陶鼎1件、三足盘1件(含盖)、双鼻壶2件、豆1件和石镰1件。M50,墓葬西南角被晚期沟打破,长约1.75米,宽0.6米,墓向180°,墓底近平,随葬品共8件,有陶鼎 1件、双鼻壶 3件、圈足盘2件和石钺 2件。
?? 3、以鱼鳍鼎足为代表的文化遗存。
?? 在以往多次发掘中,广富林遗址曾发现一类以鱼鳍足的鼎和细长颈鬶为代表的遗存,其年代晚于典型良渚文化,早于广富林文化。这类遗存1950年代首先在浙江钱山漾遗址发现。其复杂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末期环太湖地区动荡的文化格局。本次发掘又发现了该类遗存,及其与广富林文化之间的直接叠压关系,从而为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证据。丰富的遗迹现象是探讨该时期人类行为的重要材料。房址F5,仅存基槽部分。整体呈长方形,面阔约5.6米,进深约4米。基槽内未见有柱洞迹象。还发现一处以鹿骨堆积为主的遗迹TJ40,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长约1.84、宽1.78米,厚20厘米。堆积中含有许多鹿上颌骨、下颌骨和肢骨等,也有少量的鼎足。这处遗迹当属于食后残留,集中以鹿为主要食物可能代表了某种特殊的仪式活动。TJ43是一处废弃物堆积,平面分布大致为方形,底部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