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谈桐乡古遗址之现状.doc
浅谈桐乡地下遗址之现状及保护建议
徐进
桐乡概况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总面积7平方千米总人口万辖3个街道、9个镇桐乡历史悠久,分布于境内的谭家湾、、、等数处古文化遗址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其中1979年发掘的石门罗家角遗址,通过对罗家角第四文化层出土的芦苇经碳14测定、陶片经热释光测定,分别距今7040±150年、7170±10%,属马家浜文化早期类型。遗址位于崇福镇西南郊运河南岸大通新桥南堍东侧,面积约19500平方米,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1972年发现,1982年试掘,出土骨角器有鹿角钩、点种器、麋角柄,陶器有釜、罐、盆、盘、钵、豆、支座,胎中分别夹蚌、夹砂、夹禾本科植物的茎叶等,陶质疏松,往往施红色陶衣。据陶器的发展序列分析,遗址的相对年代,约在六千多年前。现为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近万平方米已发掘600平方米。堆积丰厚,分五层,2层为商周堆积,3层为良渚文化堆积,4层为人工堆筑的古土墩,5层系崧泽文化遗存,显示从崧泽文化到商周时期基本连续的发展过程。普安桥遗址生活区与墓葬区并存,土墩的形成与早期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丧葬行为有关,与单一高台墓地有所不同。遗址中房屋建筑遗迹保存良好,柱洞、墙基槽、火塘等迹象大体能显示建筑的单元和聚落整体的生活景观。墓葬均为南北向的单人竖穴土坑墓,棺木有平底箱式和圜底独木棺两种。出土玉琮、玉璧、玉钺等玉器和精美漆绘陶、彩绘陶、黑皮陶器。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已发掘3000平方米,共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40座及祭祀坑、红烧土营建遗迹等。出土各类良渚文化文物总数超过1800件(组)。显贵墓葬在土台的南部,平民墓葬在土台的北部。显贵墓葬有棺椁两重葬具,随葬玉琮、玉钺、玉璧等玉礼器。平民墓随葬品以陶、石器为主,玉锥形器常见。陶器组合为鼎、簋、壶、尊、罐。发现了数量较多的明清时期民窑烧造的青花瓷碗、盘、碟等日用器皿,还有少量白瓷和龙泉窑青瓷片,及石权、铜刀、铜针、铜烟管、铜鎏金小佛像等小件文物。此外,水池中出土了少量砖制建筑构件,有牡丹纹圆瓦当、狮子状垂兽及砖雕等,上述出土物多与 大明年造、宣德年造、 大清年造、 大清丁未年用款青花瓷和乾隆通宝、 嘉庆通宝、 道光通宝铜钱共出。水池上层还发现一枚景德元宝铜钱。遗址的发掘,对了解南宋私家园林的基本情况、园林布局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揭露的假山,是武康石造园的较早实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桐乡市博物馆在10月至12月对桐乡石门董家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该遗址属古代村落,堆积厚3-4米,其主体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堆积,最下层有部分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的堆积。春秋战国时期的堆积中出土的遗物主要有:印纹陶坛、罐,原始瓷碗、杯、盖,夹砂陶鼎、釜等,出土的小件青铜器有鼎、矛、镞、刀、镰、锸、鱼钩等。较为重要的是,在该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堆积中,还发现了少量在传统越文化中不见的鬲,而鬲在吴文化中是常见的。鬲良渚时期的遗物有黑皮陶豆、双鼻壶、罐、杯及很多泥质灰、红陶片,夹砂陶鱼鳍形、舌形、T字形鼎足等也是该堆积中多见的。桐乡市姚家山遗址,是年前的良渚文化的一个中心区。在对进行抢救性发掘中,发现了处良渚文化晚期墓葬,共出土玉钺、玉壁、玉锥形器、玉手镯等近件器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掘还首次出土了一件玉耘田器。在古遗址保护范围内挖土、取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几乎各都有,有的很严重。古遗址大多是古人的聚落,它有两个特点:一是靠水近,取水方便;是为防洪水,多建在台地上,比较典型的是遗址。遗址的台地被挖平,挖得低于四周有的则被挖得凡属这情况,对古遗址造成不可挽回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挖土、取土的原因很多,有烧砖瓦用,等等;如愚公移山,年不止,无论有多少古遗址都会被挖掉。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制止取土现象,是当前遗址保护工作中必须解决的大问题。还有一些古遗址,其范围内或有古墓葬,或曾经出土过有重要价值的器物,这就引来了不少盗掘者的“光顾”因他们认罪态度较好,法庭遂依法宣判:各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盗洞很大,可容人进出,技术含量较高,说明盗掘者有考古如何加强巡视,防止盗掘,显然是一个值得重视问题。
关于古遗址保护的建议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杭州余杭区召开的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表示文化遗址保护不能关起门来做。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一)进一步提高对古遗址的认识,把保护工作真正重视起来必须认识到,我各类古遗址,是史的见证;文化底蕴的再现;文化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好古遗址,既能够展现历史的悠久与辉煌以及文化底蕴的深厚,也能够提升文化资源的价值以及文化的品位与知名度。保护好古遗址,保护好古遗址,是我各级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也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