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
B05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 T XXXX—XXXX
路易斯安娜鸢尾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seedling of Louisiana Iri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规程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规程由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规程由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起草。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周玉珍、仇恒佳、娄晓鸣、张文婧、吕文涛。
路易斯安娜鸢尾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路易斯安娜鸢尾组培苗、实生苗、分生苗的生产和病虫害防治、记录的具体指标与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路易斯安娜鸢尾种苗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组培苗
瓶苗
外植体及消毒
3.1.1.1外植体
11月取地下茎段上约28mm~30mm长的新芽。
3.1.1.2外植体灭菌
将外植体~10mm芽体,70%酒精浸泡30s,无菌水冲洗2~3次
初代培养
.1培养基
3.1.2.2 接种
增殖与继代培养
.1培养基
3.1.3.2继代培养
瓶内生根
在继代培养的瓶苗中叶色正常3.1.4.2培养基
3.1.4.3生根诱导
40d天后用于炼苗。
培养室环境条件
3.1.5.1温度
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2℃。
3.1.5.2湿度
培养室保持70%~80%的相对湿度。
3.1.5.3光照
培养室光照强度控制在2500lx~3000lx。
炼苗移栽
炼苗
将瓶苗放入塑料大棚内的自然光下(光照强时须70%遮阳网遮荫),温度控制在25℃~28℃,闭口炼苗7d,去掉瓶盖后再炼苗2d~3d出瓶。
移栽
pH7,EC小于
温度与光照管理
晴天阳光充足时需50%遮阳网遮荫,温度控制在25℃~28℃。
肥料管理
瓶苗移栽15d~25d后有新根产生时喷施专用营养液或N~P~K比例为2:1:2的复合肥营养液,浓度为0.1~0.2%,每周喷施1次,约40d后出圃。
出圃规格
新根生长到营养钵底部或苗床基质底部,须根多、白色,无病虫,叶4-5片,高度10cm~15cm,无折痕,无病斑。
实生苗
种子
外观褐色、充实饱满、千粒重符合要求。
种子播前处理
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min,充分搅拌;将经过酸处理的种子用清水冲洗3遍,在室温30℃下浸泡在水中48h,取出种子立即进行播种。
播种
苗床准备
苗床设在塑料大棚内床宽
播种方法
8cm)或点播(2cm×2cm),播后覆盖河沙,覆盖厚度1.5cm~2cm。
播后管理
播种后用70%的遮阳网遮荫5d~20d喷施1次N~P~K比例为2:1:2的复合肥营养液,浓度为0.1%~0.2%。
出圃规格
苗高达10cm,具2片~3片叶时出圃。
分生苗
母株选择
母株要求分枝性强、叶与地下茎生长健壮、无病虫。
分生时间
周年均可进行,但以11月中旬~次年1月上旬为最佳。
切割
方法
定植前在现场切割,用利刀分离,切口光滑。
规格
分生种苗应具有3片叶以上的叶丛,高10cm~20cm,若分生苗叶丛高于20cm,应剪短至20cm。每丛叶带有1cm~2cm地下茎,地下茎应健康无病害、颜色较白、健壮有隐芽并带少量根系。
种植
田块要求
要求肥沃,能蓄水(最好水稻田),种植前要翻耕细耙,每亩施入60kg~80kg颗粒鸡粪作为基肥,定植前要灌浅水。
作畦
畦面宽120cm,每个畦间设40cm宽排水沟,沟深30cm,每6个~8个畦做一田埂,埂宽50cm。
定植
栽植密度40cm×40cm,将地下茎水平埋入泥中,方向统一,叶丛直立露出水面。定植后要求水深在3cm~5cm。
出圃
当植株生长至具2个~3个叶丛、地下茎达3cm长以上时出圃。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综合防治,预防为主。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农业及物理防治措施
及时拔除病株销毁定植和移栽时不要碰伤植株,以免伤口侵染;在发病期间注意排水,使根茎保持干燥清除周围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越冬基数
化学防治措施
使用农药必须符合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注意药剂的轮换交替使用,防止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
主要病虫害防治
见附录1。
记录
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生产档案保存
(规范性附录)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名称 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