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和 保护.docVIP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和 保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调查与保护 郑利平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 摘 要:木质器具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木质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博物馆里,收藏有各种不同类型、用途的木质文物。木质文物因其材质为有机生物材料,极易遭受腐朽和虫蛀,在其收藏与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特殊的关注。本文主要就重庆地区木质文物病害的综合调查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保养与修复方法,以期对木质文物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馆藏,木质文物,病害,保护 木质文物是集建筑、雕刻、彩绘、装饰等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和欣赏价值,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木胎漆器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件漆碗和一件朱漆木筒,距今约7000多年[1-2]。由于木材本身为有机化合物的本质,除易燃外,还很容易腐朽和虫蛀,因此在昆虫、微生物的劣化作用下,木质文物不易达到长久保存。在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下,木质文物还很易发生龟裂、变形、弯曲等现象。 木质文物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木质文物在重庆地区占有相当的数量,尤其是三峡工程的实施,重庆地区的大量不可移动的木质结构文物因其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受到了国家更多的关注,如位于三峡淹没区的张飞庙、大昌古镇以及明代古庙、清代民居等一大批异地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10多张清末民初的雕花木雕人物2000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床”的六柱五檐满金雕花,五层檐板上层层雕刻梅、兰、竹、菊,蝙蝠、蝴蝶牡丹、白头翁寿桃、石榴等丰富图案,俨然一幅巴渝地区的民俗风情画被誉为“中国第一龛”的金木雕神龛,用金厚重,雕刻精美雕刻六条飞扬的金龙神仙、人物、传说。匾额原本是被悬挂或镌刻在王府、坛观、寺庙、名人宅地、民居店铺等建筑物上的,按其性质和用途分为功德声望、贞节孝贤、婚喜寿俗、官府门第、医德教泽、寺庙宗祠、村寨店堂等类,这些匾额集书法、印章、雕刻、装饰等为一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起着补史正史的作用温湿的中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从调查的大多数木质文物来看,家具类木器底部接触地面的构件很容易遭受微生物腐蚀与潮解,而且微生物新陈代谢的酸性产物进一步催化了木质的潮解,使其变得极其糟朽,如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藏书画案腿部(图1)腐蚀严重,类似这样的腐蚀在架子床、神龛、桌子等家具多见,被侵蚀的构件大都已不能起到原有承重等功能,在保管中需要非常小心,否则极易损毁。有些腐朽家具腿部已经残缺不堪,在放置时用其他木具来支撑,这样从陈列展出的视角来看显然存在问题,如重庆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藏架子床腿部腐蚀后陈列(图2),像这类由于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木材生物损害,又称微生物性损害。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故又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少,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霉菌亦称“丝状菌”属真菌。体呈丝状,丛生,可产生多种形式的孢子多腐生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等。 图3 经真菌腐蚀后战国木椁材质中的菌丝 图4 虫蛀匾额 图5显微镜下观察的匾额虫蛀孔洞 图6 显微镜下观察的蛀孔中的粪便 图7 匾额漆层变色 图8 匾额漆层起翘、脱落 2.2 物理损害 气候、光照等物理因素使木材造成的变化,一般不是单一物理因素的作用,往往是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9]。这种协同效应使得木质文物遭到的破坏非常严重。图7为一块受光照、气候等物理因素影响的清末匾额,中间部位漆层变色,由黑色变为土黄色再变为土灰色,字迹已完全不清晰;边缘部位还开始出现漆层脱落现象(如图8),并伴有白腐菌的出现。另外,木材的吸水膨胀,会导致木材变形,例如木材的翘曲和开裂。木质纤维膨胀时直径和长度变化不一样,直径膨胀大,长度膨胀小,如相对湿度在100%时,木材的弦向最大约为6—13%,径向约为3—5%,纵向约为0.1—0.8%;木材干燥时,先放出自由吸湿水,当木材干燥至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木材开始收缩,木材失水收缩,最终会导致木材起层、开裂等,如图9彩绘木枋开裂 。 图9 彩绘木枋两个不同部位的开裂现状 2.3 化学损害 有害气体、水分以及灰尘、污物等都会对木质有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化学损害。上述物理损害事实上也往往伴有化学损害,如漆层变色,是在光照影响下漆层发生了光化学反应,同时木质也会发生光化学降解作用。 木质纤维吸水一般是物理吸附,当水分蒸发,纤维干燥后会恢复原状。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加之水蒸气和活泼氧生成双氧水,将会加速纤维素的分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化氢、二氧化碳等,也将会使纤维素发生强烈的水解作用。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