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子问题户口问题名校生就业的灰色地带
面子问题、户口问题--名校生就业的灰色地带
“去这些单位,挣的是一个资格,混的是一个背景,两三年后就跳出来。”
人大商学院今年毕业的曹都说,同学们心里都有这样的小九九。“我们找工作时都会问,一个月能给我多少钱,什么待遇,大家都关心这个问题。”
曹都说,对商学院同学而言,会计系找工作没问题,因为作为本科毕业生,会计这门工作是最容易上手的。其次是这两年比较火的市场营销专业。
曹都心里算过一笔帐,目前最吃香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底薪一般是每月4850元(不管吃住),税前扣税的话,四千挂零,再去掉其他的保险,实际到手的是3700元,这样的待遇并不丰厚。如果在国贸工作,你要租房子,一个月合租的话,少算也要五六百块钱,吃一顿中午饭要二十块钱,这样一个月下来,消费如果是中等水平的,应该不会剩什么钱。曹都透露去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同学,很多时候靠的是每天170元、180元的出差补助才稍有结余。“这些单位特别累,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畜生使,这是在同学中流传的一句话。”但为什么大家还是争着抢着去这样的公司呢?原因是“去这些单位,挣的是一个资格,混的是一个背景,两三年后就跳出来。”大家心里都清楚,“去五大这段时间的资历对于他今后的成长很有好处。有五大的资历,再找工作时薪水就可能翻好几番达几十万。”
“如果你去小企业,会很丢面子”
能不能去五大,这几乎在年前就定了。年后大家主要考虑的是那些在心目中叫得比较响亮的国企,如中国石化等。
当问到像蒙牛等这样新兴的企业在同学们中有没有市场时,曹都摇头。
据悉,目前在蒙牛,很多23、24岁的年轻人就当上了分厂的厂长。因为企业发展很快,非常缺人,不管学什么专业的毕业生都先到公司的一线工作,如果干得好,是人才的话,很快就会升上去。在蒙牛,中高层管理者的年薪和北京基本持平。对大学生而言,在这样的企业一般来说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锻炼,也会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但曹都说,去这样的企业,我们真的很难想像父母会怎么想。“也许,你在三年、五年内干出来了,有一天你出人头地了,找回了这份面子。但如果不是呢,如果出了差错呢,父母的颜面何在?”
不仅是曹都,时讯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大学生表示找什么样的工作关系到父母的脸面。一位在北大上学的同学说,“好容易上了大学,当初全村人敲锣打鼓把你送进学校。每次回家,大家都很关心你,甚至把你视为大家的榜样,你会感到无数的眼睛盯着你,你有压力呀。如果你去了小企业,会很丢面子。”
“现在只有一个本科文凭就业是相当难的”
上周的北大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一个中学生物老师的条件已经开到了硕士或博士毕业。
北大生物学院副院长沈扬说,“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证书热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就目前毕业生招聘而言,手中只有一个本科文凭,想要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确实不容易。因此,学生们在校期间,除了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学习其他更多的知识。如:攻读经济、法律的二学位,考英语六级证书,甚至去考驾驶执照等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谋到他所希望的岗位。
沈扬认为,相对而言,北大的毕业生还存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求职的主动性不强。大家还是按着过去的思路在走,大多数毕业生随大流首先考虑出国深造。在北大生物学院里,本科生中大约40%左右毕业后就直接出国深造;有30-40%的毕业生被推荐上免试或考取国内研究生;剩下来的也就10-20%需要找工作就业。这里面,大概有10%以上的学生因为暂时没有联系到国外理想的学校,比如托福、G RE没有考好,或者是联系中的不顺利,想第二年再接着联系国外深造。还有5%左右的学生,还没有想好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能干点什么,选择“主动失业”,需要定定位,看看自己到底想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再说。反正有北京大学这块金招牌不愁找不到工作。
北大心理教授系李靖表示,“毕业生中的确存在面子问题,觉得找这样的工作对父母不好交待,所以总喜欢找那些名气大的,听起来响的单位。另外还有就是心理的惧怕和逃避,念了几年书后,到供需见面会去走一走,发现竞争特别激烈,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做什么了。于是选择考研或者出国缓冲缓冲。”
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巨大压力其实是自身的认识问题。在他看来,大学生不过是受过些培训、比较合格的打工者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民工没有区别。如果大学生能这样思考问题,就业压力自然就会降低。
“即便你不在乎户口,人家也不要”
“这么多年来,学习成绩排第一的时候,感觉是很光荣,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我很迷茫,如果考研,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这个专业。”曹都说。
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父母,都希望曹都能继续深造,读研究生,或者是出国。但他坚持要找工作,他的理由是,这样可以先看看自己在社会上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自己需要补充什么东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