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引导下无水乙醇神经干溶解术治疗骨骼肌痉挛精品.pptVIP

电刺激引导下无水乙醇神经干溶解术治疗骨骼肌痉挛精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刺激引导下无水乙醇神经干溶解术治疗骨骼肌痉挛精品.ppt

电刺激引导下无水乙醇神经干溶解术治疗骨骼肌痉挛34例的临床体会 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 彭化生(神经内科) 袁春兰(康复中心) 前言 骨骼肌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症的表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运动障碍之一。 脑卒中是引起上运动神经元综合症最常见的疾病,而脑卒中后偏瘫所导致的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长期得不到纠正还会引起疼痛、挛缩、压疮等并发症。 特别是下肢的痉挛所造成的姿势异常和关节挛缩,对病人的站立和行走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当痉挛影响到下肢远端肌群如腓肠肌时就会造成足下垂,从而降低行走速度,形成异常步态。 目前痉挛的治疗: 药物:如巴氯芬、乙哌立松等; A型肉毒毒素注射; 神经溶解技术 外科手术 康复训练 我们的选择? 神经溶解技术+康复训练! 探讨对痉挛的疗效 入选标准: 1.足下垂,在膝关节伸展的条件下,踝跖曲肌严重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MAS) ≥2级。经临床仔细观察,确认行走和站立困难是由于踝跖曲肌痉挛引起。 2.髋关节内收畸形,影响患者的下体卫生、穿裤、站坐、体位转移及行走。 3.肘关节屈曲畸形,影响患者穿衣,扶门,严重者病人感到对胸部有压迫感。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或在康复中心康复训练的病人,经过常规康复训练效果不满意,愿意接受神经阻滞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康复训练。 共34例病人,其中脑卒中病人28例,脑外伤病人4例,脊髓外伤2例。 神经阻滞部位:胫神经26条,闭孔神经10条,肌皮神经9条。 排除标准: 1.对乙醇过敏者; 2.接受华法令或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 3.患侧肢体水肿、感染或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4.严重心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治疗过程 1.确定穿刺点:选定与靶肌肉相关的神经干体表投影部位,先采用体表电极进行探测,初步确定注射点。局部常规消毒,注射用针电极在电刺激仪的引导下穿刺入预定的部位,施加刺激电流,引起靶肌肉收缩,然后逐渐降低刺激电流强度,寻找到以最低刺激电流引起靶肌肉收缩的部位作为注射点。 2.阻滞药物:无水乙醇(浓度≥99.9%)。单次剂量:肌皮神经、闭孔神经2-3mml/点,胫神经运动分支1-2mml。 3.注射频率:25例患者只注射1次,其中9例患者1次注射效果不充分,在注射1周后进行再次注射,从再次注射时间开始重新评估。 4.康复训练:注射后次日即对患者进行常规肌肉牵张训练和其他康复训练。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踝关节跖曲痉挛评定: 1.腓肠肌痉挛评分:采用改良Ashworth(MAS)评分评定腓肠肌痉挛分值,为便于统计,将0,1,1+,2,3,4的分级记为0,1,2,3,4,5。 2.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用量角器测量足被动背曲时与0度位之间的角度(以负数表示)。 3.10m步行时间测定:让患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从一端走到另一端,记录10m的步行时间,取来回3次的平均值为结果。 肘关节屈曲痉挛评定: 1.肘曲肌痉挛评分:采用改良Ashworth(MAS)评分评定肱二头肌、腓肠肌痉挛分值,为便于统计,将0,1,1+,2,3,4的分级记为0,1,2,3,4,5。 2.肘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用量角器测量足被动背曲时与0度位之间的角度(以负数表示)。 髋关节内收痉挛评定 采用髋内收肌群张力分级评定表评定髋内收肌痉挛分值。分级记为0,1,2,3,4级。 髋内收肌群张力分级评定表(Adductor Tone Rating) 0 肌张力不增加 1 肌张力增加,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很容易外展到45° 2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稍许用力可以外展到45° 3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中度用力可以外展到45° 4 需要2个人才能将髋关节外展到45°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3个月评估以上指标。评估由同一个治疗师进行。 评定标准:显效:肌痉挛降低≥2个分级;有效:肌痉挛降低1个分级;无效:肌痉挛无明显改善;恶化:肌痉挛加重。 结果 1.第一次注射效果:共阻滞34例患者共45条神经,其中显效31条,占68.88%;有效13条,占28.88%,无效1条,占2.24%。 第二次注射效果:第一次注射效果不佳的9例患者(共12条神经)注射1周后再次注射。其中显效7条(58.33%),有效4条(33.33%),有1条无效(8.34%)。 不良反应: 34例中有11例患者注射时局部出现疼痛或酸胀,注射后即消失,并不影响康复训练。未出现肢体的肿胀、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其他不良反应。 讨论 骨骼肌痉挛分为全身性、系统性和局灶性。 目前痉挛状态的治疗包括被动牵张、物理治疗、夹板和矫形器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被动牵张等治疗疗效短暂,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会产生很明显的镇静和全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