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课程设计_孙三沟煤矿某采区设计.docVIP

煤矿开采课程设计_孙三沟煤矿某采区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矿开采课程设计_孙三沟煤矿某采区设计

各专业全套优秀毕业设计图纸 摘要 孙三沟煤矿煤层一采区资源可靠,低瓦斯、承压开采。4#煤层平均厚度4.0m,平均倾角为20度。矿区面积150 ,可采储量主采1597.9万吨,用单一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回采率为0.9。整个矿区分为三个开采水平,分为10区段,工作面长200米,每天推进8米,日产煤0.33万吨,服务年限为10年。矿井工作制度采用“三八”制,矿井设计年工作日3600d,“三八”制,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生产,一班准备,每天净提升时间16h,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本采区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要求操作。 关键词:单一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开采、三个开采水平、“三八”制、U型通风 目录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煤矿开采方法专业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二、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2.瓦斯等级-----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顶底板中等稳定;煤层自然发火期3-6个月。A、B、C三层煤,层间距分别为30m/8m,煤层倾角15-25°,煤层底板等高线自定,运输大巷\回风大巷位置自定,双翼采区,采区长度1500-2500m,倾斜长400-600m,采区生产能力120万t/a。 3.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15-25o 第一章矿井概况 1.1交通位置 孙三沟煤矿(整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行政区划隶属准格尔旗乌兰哈达乡。具体位置在东胜煤田铜匠川详查区第23~28勘探线之间。 孙三沟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部,距准格尔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镇约150km。煤矿向北约11km可至109国道,其间有运煤的砂石土路相通,经109国道向东139km达薛家湾镇,向东30km可达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胜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重要的城镇和交通枢纽,109国道、210国道、包府二级公路和包神铁路均在此交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2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地貌特征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其特点是峁梁散布,沟谷纵横。井田总体位于峁梁之上,四周被沟谷切割和环绕。矿区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的10号拐点附近,海拔标高1451.5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端的2号拐点附近,海拔标高1369.8m;两者比高81.70m。一般地形标高1410~1430m之间,相对高差20m左右。 1.3河流分布及范围 井田位于东胜煤田区域性地表分水岭“东胜梁”南侧的勃牛川流域。井田西侧为石灰川的支沟,石灰川的下游称束会川,是勃牛川的主要支流之一,水流方向由北至南;井田北侧为圐圙沟,水流方向由西向东汇入四道柳川;井田东侧的树枝状沟谷为乌兰哈达沟的上游支沟,水流方向也由西向东汇入四道柳川,四道柳川是勃牛川主要支流之一。以上所述沟谷均为间歇性的河谷,旱季枯水,丰雨时形成短暂的洪流,通过勃牛川向南流入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1.4气象及地震 1.4.1气象 井田内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凉爽多雨。全年降水量少且集中,每年7、8、9三个月为雨季,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的7~10倍。无霜期较短,结冻期较长,属于干旱的半沙漠高原大陆性气候。 区内最高气温40.2℃(1975年7月16日),最低气温-34.5℃(1971年1月22日),年平均气温为5.5℃~7.3℃;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44~3186小时;历年平均年降水量281.2~401.6㎜,年平均蒸发量2082.2~2535.0㎜;最大风速20m/s(1974年4月29日),平均风速3.6m/s,一般多为西北风;最大冻土深度1.50m(1977年3月),一般冻土深度1.24m,结冻期一般为本年10月初至次年4月底,无霜期165天左右。最大沙尘暴日为40d/a。 1.4.2地震 据中科院地震局资料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井田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对照烈度为6度,为地震微弱区。据了解本区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发生的记载。 1.5水源、电源条件 1.5.1电源条件 距本矿井7km有四道柳10kV变电所, 10kV有出线间隔并有富裕容量。距本矿井2km有高西沟10kV变电所, 10kV也有出线间隔和富裕容量。 根据当地的电源条件和矿井的电力负荷,确定矿井的供电电源引自上述两个10kV变电所。 1.5.2水源条件 井田内碎屑岩类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均较弱,地下水十分贫乏,可开采量极小,再加上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之故,造成水中溶解性总固体与PH值普遍偏高,多为微咸的弱碱性水,水质较差,故井田周边的碎屑岩类中的地下水一般无供水意义。井田北侧的圐圙

文档评论(0)

yaoyaob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