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國思想史第十六章玄學的興起與演變玄學的興起與演變
中國思想史 第十六章玄學的興起與演變 主講人:胡順萍 目次 一、玄學興起的原因 二、玄學的內涵 三、三玄 一、玄學興起的原因之一 玄:抽象的理論,看不到的本體。 玄學興起的原因 清議與清談 內容 清議-批評時政 清談-品鑑人物(批評人物) 態度 清議-抗爭性、激烈的、侵略性的。 清談-非抗爭性的、溫和的 舉例 李膺-清議之代表,個性剛烈,批評時政激烈,後被殺。 一、玄學興起的原因之二 社會政治的原因 社會-黃巾賊之亂,幾十萬人皆無家可歸,知識份子沒有帶出竹簡,只能閒談(品鑑人物)。 政治-曹操之前,用人注重氣節,然曹操於 建安十五年 建安二十二年 此乃儒家衰微之因,曹氏之所以提出此觀點,蓋因當時知識份子流離失所,群雄割據。 然所造成的反面是,魏、晉之讀書人,品格不佳,皆受此影響。 一、玄學興起的原因之三 經學與玄談 馬融-學生三千多人,鄭玄亦其中之一。 晚年著《老子》與《淮南子》,可知當時經學家之態度。 ◎ 鄭玄- 五十七歲以後,居無定所,到處流浪,無書可讀,只好玄談(然與品鑑人物不同)。 是「依方辯對」-依對方不同而有所應付。 此乃是經學慢慢轉到玄學之傾向,亦是當時思想之轉變。 一、玄學興起的原因之四 從思想史之理路觀之: 道家思想承繼問題: 老、莊-自然無為之思想仍未消除。 揚雄、王充-皆有「天道自然觀」之思想,此思想是為掃除董仲舒之天人感應。 影響到魏、晉之交的 何晏 王弼 談本體論皆是「無」、「道」、「一」 談宇宙論亦承繼《老子》之思想。 一、玄學興起的原因之五 從《易經》的線索觀之 《繫辭》(戰國) 東漢末 在《易經》中附會「天人感應」之問題 象數 象-一卦之符號的象徵意義 數-六爻之間相互關係之探討 一、玄學興起的原因之六 從漢末至三國之間,《易經》學者皆厭煩此思想,後即分成很多派別- 江東派-(不新不舊)受荊州派之影響 虞翻、陸續為代表。 荊州派-(最新之派)重「義理」 以宋忠為代表。(宋忠影響到王弼) 北方派-即(象數派) 鄭玄、荀融為代表。 (《易經》之轉變,影響到魏、晉玄學之發展) 二、玄學的內涵之一 玄-抽象、形上的理論 四本論:(討論人的才性同、異、離、合的論文集,鍾會編) 才性同-傅嘏為代表 性-本質 才-本質之表現 才性異-李豐為代表 性-人的品性、操行 才-人的才能 才性合-鍾會為代表。與「才性同」觀念相似。 以內之性,濟外之才。內外相濟,體用相合。 「內有德者,外必有才」故曰「才性相合」。 「外有才者,內必有德」 二、玄學的內涵之二 才性離-王廣、嵇康為代表,與「才性異」相同。 才與性「殊途異軌」永不相交。 四種派別後合為二派: 合同派- 尚事功,黨同於司馬氏(當時玄談皆與政治有關係) 離異派- 黨同於曹氏(用人唯才) 「依違於仕與不仕之間」 二、玄學的內涵之三 三理 聲無哀樂(嵇康<聲無哀樂論>) 「聲音與人的情感沒有必然之關係。 聲音只有好壞,沒有哀樂, 哀樂皆源於自己的情緒。」 聲音與情感是二元論 養生(嵇康<養生論>) 神仙是有的,但我們不能依修煉而成神仙,但努力修煉可達延年益壽。 二、玄學的內涵之四 言意之辨-認識論 (說話是否能表達自己之心意的問題) (1)言不盡意 荀粲提出:「天道問題很微妙,用天道二字不能表達微妙之義。」 言-天道 意-微妙 (2)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王弼) (學者皆將(1)(2)兩思想混合,此乃誤也) 象-一切徵兆(卦象) 忘-不執著 言-言語、文字 「不執著於外表之徵兆」「不執著於言語文字」 例: 乾卦 之卦符(若以“剛健”二字,不足以盡達之) ◎?不執著具體的物象或言辭,才能了解事物真正之內涵) 故(1) (2)兩思想不盡相同。 二、玄學的內涵之五 言盡意論:(歐陽建) 東西皆有名稱,但沒有名稱,仍可以分別它們。 概念必須要借助語言來表達。 物本無名,但為了區別所以加以立名。 物與名之關係,正如形、影之關係一樣,所以言盡意。 三、三玄 《周易》(王弼注) 《老子》(王弼注) 《莊子》(向秀、郭象注) * * 提出用人唯「才」之詔書 兩者之間,沒有必然關係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