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亮点及其教育价值.ppt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亮点及其教育价值.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亮点及其教育价值

人类的共同利益 这一切都与世界各国利益息息相关,包含着共同受益或共同受害的因素,从长远的观点看,意味着同生共死,而且,单靠个别国家的努力难以奏效。全人类共同利益已经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共同关切。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5、媒介素养 增写“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解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日益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中。中国现在已有5亿多台电脑、9亿部手机,网民(包括手机用户)已达5亿多人。信息化生存、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重要生活方式。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面,亦有消极面。“网络世界很精彩,网络世界很无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体信息的选择、解读、理解、质疑、评估、分类、储存、综合、应用、创造、生产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媒介信息,提升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改变传统的“灌输、禁止、防堵”的教育方式。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6、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还包括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加“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和“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 增加“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增加“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意识” 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增写“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修改了关于违法与犯罪关系的内容,明确提出“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增写了“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新增“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提法。 将原稿“养成诚实、热情、开朗的性格”修改为“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在关于处理父母关系,将克服“逆反”心理,改为调适“逆反”心理,增加“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的内容。 整合关于与同龄人、异性同学交往的内容。修订后的内容成为“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二)课程内容的亮点分析 “能力” 提出掌握相关问题对应的“方法”要求。 增加“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的要求。 新增“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新增“学习运用法律维护他人、国家和社会合法权益”的要求。 六、品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品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二)提升德育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六、品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面临的挑战 1、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期予盾突显的严峻考验 2、师生面对社会各种负面影响的困惑 3、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间的博弈 4、德育实效性欠缺是困扰教育界多年的难题 (二)提升德育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及其隐含的教育价值; 宏观层面上的有效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对抽象的理论力求具体化、通俗化,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 应用民主的教学策略,搭建师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在民主、平等、探讨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负面现象; 重视对学生政治参与技能的培养,提升公民素养。 引导学生从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事实、我国的发展趋势以及政府目前努力的状况,克服社会存在的负面影响等方面认清我国发展的主流与支流的问题。 附 件 关于审视教材的维度见下列各点: 1.教材知识点的价值(是否精选最具有价值且最具基础性的知识,即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材知识点表述的准确性、科学性程度; 3.教材知识点表述的易难度,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程度(包括广度、深度、难度等); 4.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回归基础、对学生关切状况; 附 件 关于审视教材的维度见下列各点: 5. 教材呈现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德行形成规律的状况; 6. 教材构建师生互动平台的状况分析,是否兼顾可教性与可学性的统一,活动量是否恰当; 7. 教材设问的质与量的状况,设问的精当性、启迪性、易难度、思考的空间、设问的数量等; 关于审视教材的维度见下列各点: 8. 教材评价处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关系的状况分析及如何完善; 9.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活泼、张力等状况; 10.图像与文字的匹配,图文并茂的状况是否符合审美的品味。 附 件 (一)课程理念的亮点分析 2、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

文档评论(0)

wo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