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讲义

第五章 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目前,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正从单一的种群消长规律和理论向复合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治理深入发展,研究和推广的内容有两个方向,一是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耕作栽培制度,对防治措施进行有效的抉择,然后进行技术组装、搞好协调配套,使之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合理使用农药的防治技术体系;一是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在了解害虫与周围环境各种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探索农作物-害虫系统的最优管理途径。本章以主要作物(水稻、棉花、蔬菜)的害虫综合治理为例进行讨论。 第一节 水稻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第二节 棉花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第三节 蔬菜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第四节 烟草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第一节 水稻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是确保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 据农业部门估计,1991年稻飞虱全国特大发生,面积达2330万公顷,损失稻谷250万吨; 近年来一些常发性病虫害危害面积逐年扩大。由于:(1)厄尔尼诺的影响,出现全球性气候异常。(2)我国水稻种植制度和结构的变化。(3)害虫种型变异等,致使害虫发生呈现新的特点,即一些迁飞性害虫大暴发频率增加、危害加重。 “六·五”以来,国家、部、省都把“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列入科技攻关计划。以单病单虫为对象,研究了单项技术的组装配套。 “七·五”期间发展为以作物为中心,主要病虫群体为对象,研究旨在提高技术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综合度,组建了四川盆地、江汉、江淮、太湖、洞庭湖、珠江三角洲等六大稻区的病虫综防体系。 “八·五”是在“七·五”基础上的深化和完善。 “九·五”发展到在特定生态区建立多病虫为对象的综防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自然控制与人为调控相结合的优化科学管理体系。 经过多年的合作和努力,取得了明显进展 重大害虫动态规律基本得到阐明 重大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生物制剂研制取得成效 水稻IPM技术集成更加优化 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重大病虫动态规律基本得到阐明 稻飞虱(褐稻虱、白背飞虱)、稻螟、稻纵卷、叶螟等重大虫害的种群动态规律,明确了影响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 系统监测了不同生态稻区主要病虫的优势小种和生物型的变化。 如浙江首次探明了中南半岛是我国褐稻虱主要虫源基地,影响虫源基地褐稻虱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是10一11月份的降水量,由此提出我国褐稻虱的异地长期预报技术,经过发生程度(特大、重、中、轻发生年)五年参考性试报,证实与实际虫情很吻合。 中国水稻所等探讨了世界气候异常与我国褐稻虱大发生的关系,表明在南方涛动(ENSO)强烈异常的当年,我国稻飞虱将为大发生年;在厄尔尼诺或反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为我国稻飞虱的中到大发生年;在ENSO事件的间歇期,为我国稻飞虱的轻发生年。这为稻飞虱超长期预报研究提供了依据。 重大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如1991年褐稻虱特大发生,面积达2300万公顷,损失稻谷250万吨。可是,在水稻IPM研究示范区,采用异地监测与当年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准确预测出这年是褐稻虱特大发生年,在示范区和技术复盖区推广抗虫品种(粳釉89)和施用特效药扑虱灵相结合的综防技术,使褐稻虱的危害损失明显低于周边习惯防治区。 关键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评鉴出一批抗病虫质源和品种,并进行了品种科学布局。 筛选出一批高效、持效、广谱的杀虫剂,如毗虫琳、毗嗦酮、锐劲特(防治稻飞虱、稻蓟马等),丙硫灵(防治稻螟),旱育秧、水育秧种衣剂和种子处理剂“健秧宝”等 研究了延缓抗药性的对策及技术,开发出一批农药复配剂,并试验证明其复配剂不仅可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 生物制剂研制取得成效 防治稻螟用Bt杀虫双等,促进了害虫生物防治。 水稻IPM技术集成更加优化 以稻飞虱为主的四川、太湖稻区:(1)推广抗性品种,汕优多系1号、冈优22、汕优10号、协优%1、963、浙733等; 推广控害丰产栽培模式,注重节氮增磷补钾或水稻配方专用肥;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采用包衣或浸种;移栽前推行浸秧或喷施秧苗带药移栽,预防苗叶瘟。按防治指标用杀虫双或杀虫单防治第一代螟虫; 水稻中后期,根据预测预报,重点抓好稻瘟病(穗瘟)、稻螟和稻飞虱的防治,兼治其它病虫害。 水稻中后期,根据害虫监测、预测预报和田间实况科学决策。 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探明了褐稻虱生物型对抗感品种存在适应性变异,即致害力在抗虫品种上由弱变强,在感虫品种上则由强变弱;这对合理轮换抗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分子生物技术标记了水稻品种多抗1号;为抗虫育种提供了难得的基因源。 “九·五”期间,监测了褐稻虱等重大病虫的种型变异情况;评价出一批抗虫的丰产良种,为接班品种奠定了基础;筛选出抗褐稻虱孟加拉型兼抗生物型11和抗稻螟的新抗源

文档评论(0)

wo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