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洋灾害赤潮精品.ppt
病毒对赤潮消亡的作用 ★在海洋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病毒,其生物特点是:①非细胞性。②极端的微小性。③专性的寄生性,其对赤潮消长起着重要作用。 ★Bratbak(1993)等研究表明:病毒在由海洋藻类Emiliania hualyi引起的赤潮消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在溶解细胞内和周围环境发现游离态病毒颗粒和病毒类似颗粒的存在,同时,赤潮在消退过程中伴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多。 ★Nagasaki等也从日本Nomi海湾分离到一种病毒,这种病毒能够感染赤潮引发种Heterosigma akashiwo,该病毒颗粒可以感染并裂解两株H.akashiwo, 该病毒对H.akashiwo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不会导致Chattonella antiqua, C.verruculosa, Fibrocapsa japonica等15种其它种类的浮游植物细胞裂解。而且,三株从日本Hiroshima湾分离到的Heterosigma akashiwo具有对该病毒的抗性,表明这种病毒并非种特异性而是具有株特异性。 研究展望 针对赤潮灾害发生的新态势、新特点,采用抑藻基因调控赤潮的新思路,瞄准“以菌治藻”的目标,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开发源于海洋微生物的抑藻基因,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宏基因组,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筛选出抑藻活性克隆,构建抑藻菌; 进而探讨抑藻菌同赤潮藻生长和产毒之间的生态关系;并进行有效抑藻菌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查明抑藻基因抑藻生长的机理和过程并优化其抑藻作用的环境条件; 而后建立抑藻菌抑藻作用的模型,提出有害赤潮的微生物法调控技术;为海洋抑藻基因的开发利用、有害赤潮的微生物防治、海洋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赤潮问题的新动向、新特点 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繁,为害日烈。赤潮这一海洋灾害已同沙尘暴一样成为危害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的环境问题。 赤潮的发生在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其频度、面积、持续的时间、危害的程度、种类组成等等都显示出一种增多、高、加剧的趋势。 赤潮事件增多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自70年代计今我国沿海已发生300余次赤潮,而且是与年俱增的走向。 1986年11月福建东山的可能是裸甲藻(Cymno-dinium sp.)赤潮,造成1人死亡、136人中毒的严重事件。 1989年渤海湾大面积裸甲藻、夜光藻赤潮造成沿海水产养殖业的1亿元以上的巨额经济损失。 1997年东海连同南海东部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仅粤东沿海的网箱养殖就有60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1998年广东沿海连同香港的大面积赤潮,情形更为惨烈,造成这一带水产养殖的损失超过3亿元。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赤潮的范围不断扩大 有许多赤潮是在局部小范围发生的,而近年的一些赤潮显示出其覆盖范围有扩大化的态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赤潮覆盖的面积增大。 如1997-1998年在福建、广东沿海发生的棕囊藻赤潮其覆盖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1998年南海的赤潮东起广东的惠东一带,西达广东西部的阳江海域,珠江口从北至香港南部,纵深辽阔。 其次是发生在类型上,从多是内湾型,发展到外海型,如1998年10月渤海的赤潮,2000年7月长江口的面积逾万公里的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都已近外海。 赤潮持续的时间增长 仅以近年为例。1997年发生在东海南海的赤潮,从当年的9月始至翌年的2月初止,为时长达半年!2000年更有南海大亚湾衙前、东升海域的斯氏藻(Scrippsiella)赤潮从8月4日发生,延续到9月11日,绵延1个多月。 复次,自8月24日在大鹏湾大、小梅沙发生的斯氏藻赤潮,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而且从湾内向湾口扩展。 赤潮种类增多 夜光藻仍是一种中国沿海常见的种类,但是近年来赤潮藻的种类有许多是前所未见或前所罕见的。 如98年南海的赤潮藻:米氏裸甲藻(Gymnodinium midimotoi),旋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1991年在大鹏湾发生的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等等。1997年至98年的球形棕囊藻赤潮更是前无记录的。关于中国的赤潮种类笔者次后将一一简述,此处兹不赘述。 赤潮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 中国沿海的赤潮发生依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呈现出季节差异。一般来说,南海的赤潮发生较早,多始于春季,3月至6月是赤潮的高发期,而在东海则于7、8月赤潮高发,在北部沿海则是8月至10月赤潮频发。 不过近年赤潮发生日益呈现一种全年式的状况,如南海在8月、9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套IECQQC080000-2017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文件(HSPM).pdf VIP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市场调查与分析: 数据分析网络调查报告撰写 (慕课版)王晓燕习题答案.docx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高级工培训大纲与教学内容概述.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pptx VIP
- 《企业质量管控与应用》课件.ppt VIP
- 吊顶施工合同范本.pdf VIP
-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制度.doc VIP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诗词五首-渔家傲》.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