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防燃烧学讲义
消防燃烧学讲义
火——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是谁为人类取来了火种?古希腊人认为是普罗米修斯,所以他们在希腊神话中塑造了天神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从天庭里偷来了火种,受到众神之王宙斯的严厉惩罚。古代的中国人则认为是燧人氏,在传说中,燧人氏偶然看到有鸟在啄树木,竟然啄出了火花,于是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谁最早利用火
其实,为人类取来火种的既不是普罗米修斯,也不是燧人氏,而正是人类自己。
在亚洲,使用火的历史可追溯到170万年以前,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元谋是我国云南省的一个县。1965年5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那儿发现了早期猿人化石,“元谋人”因此得名。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屑,这些炭屑大多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据古生物学家贾兰坡先生描述,元谋人并非是初学的用火者,他们很可能已经懂得如何造火和保存火种。
在欧洲,最古老的用火遗址的年代距今100万年。遗址是法国东南部马赛附近的一个叫埃斯卡尔的山洞,洞里有木炭,烧石和灰烬,地面上还有五处直径90厘米的红烧土。
火!使人脱离了茹毛饮血
火,是原始人类征服自然、推动历史前进的武器。
然而,火,这个神奇而不可思议的自然力,曾经一度令我们的祖先望而生畏。
自然界里何处没有火的生成?火山爆发、熔岩四溢,犹如一条条火龙,直流奔泻,吞噬着它所触及的一切。雷电触发森林火灾。腐叶、煤层的自燃酿成燎原烈火。山石崩塌时,石块碰撞产生的火花也经常引起熊熊大火……在一片浓烟弥漫之中。火舌翻滚,野兽四处逃窜,生气蓬勃的密林,顷刻间化为一片焦土。面对这令人恐怖的、似乎拥有无限魔力的怪物,我们的祖先不知所措、惊恐万状。
但是,勇于探索的人类祖先,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成长,经过漫长岁月的摸索和实践,终于征服和掌握了火。
人是怎样征服火的?这是一个迄今尚未完全搞清楚的课题。
原始人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战胜了恐惧和胆怯,使他们偶尔来到洗劫后的火场。烧焦的野物发出阵阵的香味,刺激了他们的食欲,纵然滋滋发响的烧肉,烫痛了他们的手指,然而那美味享受却使他们久久不想离去。
熟食增强了人的体质,为身体发育,特别是脑髓的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熟食也使咀嚼机能减退,于是牙齿变小,颌部短缩,面貌变得愈来愈像现代人。
无数次地摸索、试验、积累,人类的祖先们掌握了火。于是,火将严寒判处了“死刑”;火给洞穴驱散了潮湿;火“通牒”野兽远离人群,宣布部落为安全场所。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因烧烤食物而成为历史。安居乐业的生活,因刀耕火种而降临人间。
明亮的铁器,铸进火的功能
火本身就是劳动工具和武器。它不仅可以用来围猎,还用来加工其他的工具和武器。例如,木矛的尖部,经过火烧之后再冷却,会变得坚硬;人们将石块先用火烧再用冷水泼,会使它们崩裂成便于制作各种石器之用的碎石片;人们曾用火烧焦树干,然后用石斧刨空它,制造出独木舟。有了独木舟和渔网,人们的生产领域扩展到了广大水域。
人类过去用石头、骨头制造工具,只是把原有材料改变形式而已。而烧制陶器却改变了制陶器的原料——粘土的性质,创造出了自然界里从未有过的新材料。陶器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盛水、煮食的条件,把熟食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原始制陶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陶器质量跟火候大有关系,由此发明了陶窑。陶窑将人类用火的本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改进了的陶窑能获得更高的炉温,终于导致了金属的冶炼,出现了金属工具。以后在金属冶炼业的进一步发展中,人们发明了铁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古今中外,曾发生过不少名人与火的趣事:
孔子的消防观
史载,孔子曾三次亲临火灾现场,三次的态度鲜明地表现出了孔子正确的消防观:
向救火者鞠躬:一次鲁国的养马场发生火灾,孔子闻讯赶到现场时火已扑灭,满身泥水的救火人员正在外撤,孔子就站在马场门口向这些人一一鞠躬致谢。
救火要赏罚严明:一次,鲁国国都附近山林失火,迅速向国都方面蔓延。鲁哀公急忙率领孔子等部属前往扑救,但是到先问人员伤未伤:鲁国一马棚失火,孔子到火场后,没有问马的损伤情况,而是先问烧着喂马人没有。此事使百姓很受感动。
墨子组织消防队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年轻时,曾以一个平民的身份组织300人的义勇军保卫宋城,抵御外来入侵者以火攻城,还提出了城门上涂泥防火、用麻布做水斗、皮革做水盘、城门楼上设储水器等一系列的防火措施。
爱迪生失火挨打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曾两次遇“火”:十几岁时,他在铁路上做小工,一天他在车厢里搞实验,不慎引起火灾,被主人狠狠打了一个耳光,从此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患了耳聋病,终身致残;1912年12月,他在自己的工作室研究无声电影,试制镍铁电池时发生了火灾,大火着实凶猛,整个工厂被毁灭,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资料也被烧毁,妻子急得直哭,他却非常乐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