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概况及进展(新创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发传染病概况及进展(新创新.ppt

2005-9-2 新发传染病概况及进展 林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7.20 新发传染病( EID )的特点 二十世纪最后几十年内,全球新出现了30多种疾病(主要为动物源性), 同时许多以前呈下降趋势的疾病如今又卷土重来,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 社会、个人行为、经济、政治和生态环境等因素 以及微生物、宿主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使得疾病的类型不断变化。 EID的特点:在疫情初期 临床医生不认识,不知应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有效,病死率高居不下; 病因不能确定,不知应该采取何种特异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政府首长得不到专业人员的明确意见,难以及时做出决策; 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 恐慌心理严重, 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依靠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预测何时何地发生何 种新发传染病,无法作好特异性准备。 EID的特点 传染病暴发和流行已经影响到人民生命安全、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政府形象等。 EID的特点:对人类的威胁是长期的 微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可产生病原体。这个过程可以在短时间发生。 只要世界上有人类存在,我们就必须要面对传染病的问题。 许多社会因素也是发生新的传染病的重要因素。 EID的特点:没有国界,是世界性的 国际贸易 旅游 交通工具 新的病原体发生机理: 拿来和扔掉-产生新的病原菌 近年来对细菌的进化有了新的认识,一是某些基因的水平转移—“拿来(GAIN)”, 拿来可使细菌获得新的毒力基因,产生或增强致病性; 一是某些基因和功能的缺失—“扔掉(LOSE) ”,可失去有些对细菌本身可有可无的或者根本就是多余的基因,也使细菌更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或者生命力更强。 这两种方式都参与细菌毒力的获得或增强致病性的过程。 人类与病原体的斗争将是永远的 细菌和病毒都是宇宙间非常古老的物种,细菌在宇宙中已存在30亿年左右,病毒结构简单、原始应比细菌存在更久远。 而人类在宇宙中存在距今仅240万年。 细菌和病毒在宇宙中经过了千锤百炼与自然作斗争的本领, 抗生素及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常用的就有100多种。可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病死率仍相当高,细菌、病毒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应付人类的治疗措施, 还以基因突变来适应自然界,产生新的变种,对人类产生新的威胁。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因素(1) 人类乱捕杀野生动物:每年都能从动物中分离出2~3种新的病毒。有的能引起人类感染。 新开农田:草体改农田,带病毒的节肢动物把病毒传给人。 便捷的交通:国际旅游和贸易的显著增长,有利于传染病的播散 世界的都市化:全球人口增长并向城市集中; 50年代千万人口的城市仅2个,2000年增至24个。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因素(2) HIV感染、医学干预和老年化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 战争和饥荒造成难民数量激增; 生态变化,如全球变暖、森林的砍伐和再植引起人畜共患病发病危险性; 畜牧业的变化 食物供给全球化;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因素(3) 细菌对抗生素耐受性; 违反实验室对微生物制剂的操作规定或生物恐怖活动也会造成疾病的爆发。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同时也加快了这些疾病的传播, 传染病再度肆虐人类 WHO报告,全球因各种疾病死亡的人数中,有近1/3是因传染病致死,传染病再次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传染病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和发展。 人类面对传染病严峻的形势,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世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治应给与高度关注。 传染病在全世界的危害 历史上鼠疫(plague)、霍乱(cholera)、天花(smallpox)等烈性传染病给人类造成很大灾难。 公元6世纪第-次鼠疫大流行,欧洲死亡近1亿 公元14世纪第二次‥‥‥‥‥ 欧洲病死2500万, 约占该洲人口的1/4 亚、非两个洲死亡2400万 公元18世纪第三次‥‥‥‥‥ 印度病死1200万。 传染病在中国的危害 鼠疫仅1910年东北地区流行时,病死42000人以上。 霍乱百余年来屡屡从国外传入,解放前的50年发生过12次大流行。仅1932年从上海蔓延到21个省的303个城市,患者10余万,病死34 000人。 天花1939~1949年的10年间,全国各地的天花患者约38万,1947年有患者2万人,死亡3400人。 解放前,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麻疹、伤寒、痢疾、斑疹伤寒以及结核病,疫情也很严重,每年吞噬许多人的生命,即往多年来传染病一直是各种疾病死亡数第一原因 传染病在河南的危害 直到20世纪40年代,全省人口死亡率达24.4%,婴儿死亡率达30%;天花,霍乱,白喉,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发病率高达20%;人口平均寿命仅35岁。 1934——1936年间,我市汤阴县天花大流行,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