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未来地球计划初步设计》.pdf
未来地球计划初步设计
Future Earth Initial Design
未来地球计划过渡小组
曲建升 曾静静 王立伟 李明星 陈亮 古红萍 等译
马柱国 张志强 审校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组织翻译
内容简介
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 )计划是在2012 年6 月与巴西里约热内卢
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 峰会”)上正式提出的国际科学
计划,是整合原有的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四大计划的新的综合性全球变
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由未来地球计划过渡小组起草的《未来地球计
划初步设计》报告制定了未来地球计划的初步设计,包括研究框架、管理
结构、交流和参与战略、教育和能力建设战略、资助战略,以及实施设计
等内容。本译著可供国内从事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工作的学
者和科技管理人员参阅。
译者序
2012 年6 月20-22 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
“未来地球计划” (Future Earth )成立,这一全新的科学计划承载了将全球环境
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行动推向新高度的历史使命。在全球科学家和相关机构、
团体与个人的参与下,“未来地球计划过渡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
发布了《未来地球计划初步设计》报告。该报告对“未来地球计划” 的任务使命、
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等进行了详实地介绍。
我国一直是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2014 年3 月21
日,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未来地球计划” 中国委员会(CNC-FE )在北京成立,
并建立了中国委员会的组织机制,以及面向“未来地球计划” 的三个研究主题,
确定了中国“未来地球计划” 的首批优先研究领域。
为了让国内学者和全球环境变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未来地球计划” ,
在“未来地球计划” 中国委员会秘书处的组织下,由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
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
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共同承担了《未来地球计划初步设
计》中译本的翻译出版任务,经过所有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付梓出版,
以飨读者。
本译本的出版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国际组织处、未来地球计划
中国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相关机构的支持,以及中国科协国际组织处秦久怡先
生、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处周天军研究员等专家的帮助。中国科协副
主席、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秦大河院士,国科联执委、未来地球计划
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吴国雄院士拨冗为本书作序。在此向所有对本译著翻译和出
版工作给予重要支持的机构和人员一并感谢。
本译本还要感谢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 《“未来地球计
划” 中国实施框架协同设计》、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
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代尺度干旱的机理及其影响研究》的共同资助。
参与本书译校工作的人员如下:
《未来地球计划初步设计》,翻译:曲建升、曾静静、王立伟、李明星、陈
亮、古红萍、郑子彦、王勤花、董利苹、王宝、张世佳,校对:马柱国、张志
强。
附录一 《大挑战—— 面向全球可持续性的地球系统科学》,翻译:严中伟、
贾根锁、韩志伟,校对:贾根锁、古红萍。
附录二《未来地球:全球可持续性研究框架文件》,翻译:林征、丹利、张
仁健,校对:贾根锁、李明星、陈亮、王宝。
附录三《ISSC 发起“转向可持续发展”计划》,翻译:王宝,校对:王立伟。
附录四 《迈向全球可持续性地球系统研究的十年倡议》,翻译:曾静静;校
对:曲建升、郑子彦。
附录五《过渡小组第一回会议摘要——地球系统可持续性倡议》,翻译:曾
静静,校对:曲建升、郑子彦。
附录六《过渡小组第二次会议摘要——未来地球计划》,翻译:曾静静,校
对:曲建升、陈亮。
曲建升、曾静静、王立伟、李明星、陈亮、古红萍等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马柱国、张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