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友谊情愫笃厚“永不忘记朋友”.docVIP

中法友谊情愫笃厚“永不忘记朋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法友谊情愫笃厚“永不忘记朋友”   我说的法国友人,是指铎尔孟、圣?琼?佩斯、贝熙业这几位前辈,都是上世纪初在北京长住或驻足过的,一辈子和中国有不解之缘,为中国做过许多难以忘怀的好事,是值得纪念的远方朋友。   铎尔孟毕生“红楼梦”牵   呕心沥血铺架中法文化鹊桥通民心   铎尔孟的名字是和《红楼梦》联系在一起的,是当代最著名的法国汉学家。   我知道铎尔孟的名字是通过李治华先生。李治华和他的夫人雅歌用了27年的时间翻译了?雪芹的《红楼梦》。翻译的最后10年,李治华是和铎尔孟在一起的。李治华的头衔是“译”,而铎尔孟头衔是“校”。当时恰值1954年,铎尔孟因故离开北京,返回巴黎,一时无事可做,正好有时间接手校审《红楼梦》法文译本的工作。一忙就是10年,期间每个星期两次李治华赶来和他见面,风雨无阻,不分节假日,两人埋头共同切磋定稿,直到全书校审完毕。这个活儿也是铎尔孟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本来,他还想再校审第二遍,只是生命已近终点,无法实现。   2001年我应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的邀请,为我驻法使馆人员讲演。在国庆招待会上我遇见老朋友李治华先生,他约我第二天午餐时详谈。这次接触让我有机会去了一次李治华在里昂乡下泊郎驿的别墅。由那儿我取回了《红楼梦》法译手稿,12大册,约30斤重,共计4231页,整整装了一箱 。此手稿现存中国现代文学馆,详情我已写在《去法国小镇取宝》中,里面有这么一段:   “《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的翻译体例规定:除译者外,必须有另一名专家任校对。《红楼梦》的法文校审由铎尔孟教授担任。先生是中法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清朝末期就来到了中国,教授法国诗歌、戏剧及中译法课程,用毕生精力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旅居了49年,五十年代初才返回法国。他在生命最后10年,足不出户闭门修润李治华翻译的《红楼梦》书稿,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贡献给了这项工作。他和李治华每周见面两次,暑假则住在一起一两个月,相互切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全部手稿的每一页之每一行都留下了铎尔孟教授的修改笔迹。就手稿来说,不论从什么角度看,它都是一份弥为珍贵的文物,如此精益求精,如此敬业负责,如此精诚合作,给人一种非常惊心动魄的感觉。”   这个故事还有续篇,而且这个续集又分上下两场。头一场是我力主法国政府应为李治华先生的文化功绩授勋。为此我建议中国驻法大使馆文化处从侧面积极配合促成此事,经过一段酝酿,果然成功,李先生继巴金、盛成、艾青等先生之后成为法国政府颁发荣誉勋章的华人、华裔获奖人之一。此后我代表中国现代文学馆出面邀请李治华、雅歌夫妇访华,在文学馆召开了隆重的“李治华、雅歌文库”落成典礼,并借此机会热烈庆祝李先生获法国勋章。先生再一次重返母校中法大学两个旧址参观,隆重地热闹了一番,那年李治华前辈已高龄八十有八。   铎尔孟先生在《红楼梦》法译手稿上留下的修改手迹,每一行每一句都有,而且页页如此,惊人啊,给我、给每一位有机会见到手稿的人,都留下了震憾心灵的印象。于是,又导致了第二场故事的发生。那就是出现了一本专门描写此事的小说,作者叫郑碧贤,书名叫《红楼梦在法兰西的命运》,像接力赛似的,她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我将《红楼梦》法译手稿接回中国之后,连续追踪采访李治华夫妇及其子女,并挖掘出很多有关铎尔孟先生的丰富资料,特别是她在书中首次披露铎尔孟在华、在法的珍贵照片。这本书2005年在国内出版,由我写序,后来又出了法译本。我出席了该书在北京的首发式。   《红楼梦在法兰西的命运》中有三张照片特别惊人。   其中一张是铎尔孟回法国后居住的地方,一个叫华幽梦的地方,离巴黎45公里,那儿有一座圣?路易国王在1228年创建的修道院,铎尔孟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最后的10年,直到去世。这里有很大的院子,有树林,有湖泊,有古堡,有教堂,有别墅,有圣?路易卧室。经过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洗礼,教堂已残破不堪。教堂的一座钟楼被砸得只剩下高高的一角,孤伶伶地立在那里,像一把利剑剌向蓝天。照片把这个充满悲愤的利剑似的?楼断垣表现得让人极其震憾。顿感在这里翻译《红楼梦》倒是在气氛上十分搭调。   另外两张是1925年铎尔孟在北京时的留影,是在他的家里,一张表现伏案工作时的专心致志,另一张正坐着休闲看书,均在同一间房子。陈设除一张单人沙发外清一色的全是中式古典家具,桌上是中国磁器,地上是中国痰盂,墙上是中国画,地上铺着中国地毯。铎尔孟正手执毛笔写汉字。房子明显是北京的四合院平房,高大敞亮,但经过精心改造,有大玻璃窗,有木隔墙,保留雕花隔扇,还另开有后窗。顶有意思的是,铎尔孟着中式长夹袄,?子面,绣大花,穿皮鞋,抽烟斗,一看就是一位酷爱中国的很有修养和学识的外国学者。   早年铎尔孟是应聘到北京教醇亲王载沣的孩子们学法文的老师,那时的溥仪刚一岁。铎尔孟在醇亲王府里客气地抱过溥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