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docVIP

2013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doc

7月22日,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该调查开始于2006年,已连续开展7年,本报告是对全国10省(区/市)98所城镇地区中小学校13488名10~17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新媒体运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得到的结果。 ???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应科学系统推动未成年人新媒体素养教育 ??? 调查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触网比例高达96.8%,较2011年增长5.4%。其中,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以前(含10岁)的学生占到61.8%,28.1%的未成年人在7岁之前就开始接触网络。9成以上学生家庭拥有手机(92%)、电脑(82.7%)、平板电脑(25.3%)等一至多种可接入互联网的终端。近八成(78.4%)未成年人曾使用移动终端上网,高于全国整体网民(74.5%,CNNIC 2013年1月数据)。 ??? 调查发现,虽然近年来互联网环境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但在广告、视频和游戏中,分别有60.4%、30.6%和23.6%的未成年人认为仍然存在不良信息,以不雅图片(63.5%)、自拍暴露视频(38.2%)、虚假信息(37.0%)和视频裸聊(35.0%)的形式为主。 ??? 在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社交状况调查中,71.6%表示网上交流的好友主要是“现实中认识的人”。超过一半的人(54.8%)通过网络结交到了现实生活中不认识的新朋友,但大部分与这些朋友仅保持网上的交往(57.6%),只有8.8%表示与网上认识的朋友经常在网下交往。未成年人在进行网上交友时,性别(69.1%)、年龄(53.0%)和QQ号(52.2%)是他们常公布的个人真实信息,32.3%会公布真实姓名,公布学校名称(20.9%)、电子邮箱(18.4%)、照片(15.5%)、班级(12.1%)、手机号(7.3%)等易直接定位和识别的个人信息者也有相当比例。总体看未成年人在网络社交中有一定的保护意识,但仍然有相当部分个人信息泄露,未成年人自护意识仍需增强。 ??? 媒体即社会,媒体传播的公共文化信息产品具有引导作用和示范意义,少年儿童往往从中认识社会以及社会在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对他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面对琳琅满目,变化纷杂的信息,以及虚拟和现实深度渗透融合的复杂环境,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鉴别力低,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和遭遇伤害。少年儿童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自我保护”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一环,而提升新媒体素养,也就是对新媒体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使用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是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关键。应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内容,由有关部门和机构牵头,充分借鉴各国各地的经验,逐步研发和建立科学、系统的面向少年儿童、教师、特别是第一监护人的新媒体素养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从少先队活动课程入手,积极促进中小学设立新媒体素养课程。 ??? 关注未成年人网络“碎片化”生活状况,适度上网是关键 ??? 报告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众多新应用、新情况,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使未成年人的时间以及知识构成都呈现“碎片化”趋势,值得引起关注。 ??? 一方面,未成年人利用“碎片化”时间上网,可能使其生活和时间被“碎片化”。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未成年人一周至少上网一次,每次持续时长不超过2个小时,与2011年调查相比,表现出上网频数增加、每次上网持续时长降低的特征。近八成(78.4%)未成年人曾使用移动终端上网,其中每天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比例达23%,高于电脑上网比例(19.5%),未成年人的互联网阵地正在逐步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家庭或宿舍使用移动互联网(74%),坐车(32.2%)、睡觉前(32.3%)是其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时间。 ??? 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信息是从各种渠道获取的零碎片段,也可能造成未成年人对社会认知和知识文化认知上的“碎片化”。 超过六成人(61.6%)使用微博,高于整体网民(54.7%,CNNIC 2013年1月数据),未成年人使用微博中,经常发表观点的(“写”、“评”)为33.9%,高于家长的比例(24.9%)。微信在未成年人常用网络社交工具和应用中占11.8%,可见未成年人是网络新平台、新工具的积极试用者,乐于通过新媒体表达自我、发表意见。 ??? 碎片化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对未成年人而言,“碎片化”生存趋势无疑更需要引起关注。一方面“碎片化”将极易破坏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造成“利用碎片化时间”变成“时间碎片化”;二是碎片化阅读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和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取信息,不利于形成有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三是新媒体海量信息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