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经》选读.ppt
老子的人生观 无私。“圣人无私”,“圣人无藏”,”既以为人,既以与人”等等,就是说:有道德的人不多占财物,也没有必要多占财物,尽自己的能力为别人服务,使他人得到好处,也不求回报,自己反而“有余”,尽力为他人。 容人。他认为,“天地之间,虚而不屈”,即天地广大无所不容,人法自然,就是要“虚其心”,虚怀若谷,是为“上德”。 谦退。老子认为,大道“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所以人亦当自谦。自谦的表现是:不自大,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而谦,也是会受益的。“不争”,则“莫能与之争”。 守柔。老子认为,在自然界,新生之物总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之物总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他说:“守柔曰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即是说,让自己处于柔弱的地位,使自身内部具有的发展潜力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能战胜一切。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③。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④:天下多忌讳⑤,而民弥贫;民多利器⑥ ,国家滋昏;人多伎巧⑦,奇物⑧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⑨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注释】 9、自化:自我化育。我无为而人民就自然顺化了。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释】 1、百谷王:百川峡谷所归附。 2、圣人:一本无此二字。 3、重:累、不堪重负。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注释】 1、我道大:道即我,我即道。 2、似不肖:肖,相似之意。意为不像具体的事物。一说,没有任何东西和我相似。 3、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以上这一段,有学者认为是它章错简。 4、三宝:三件法宝,或三条原则。 5、俭:啬,保守,有而不尽用。 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释】 6、慈故能勇:仁慈所以无往不胜。 7、俭故能广:俭啬所以能大方。 8、器长:器,指万物。万物的首长。 9、且:取。 10、以战则胜:一本作“以阵则亡”。 《老子》的影响 在西方,《道德经》远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事实上,该书至少出版过四十种不同的英文译本,除了《圣经》之外远远多于任何其它书籍的版本。 在中国,老子深受儒家弟子的尊敬。况且在许多情况下,道教思想直接被儒教思想所吸收,因此对数以百万计的自称非道教徒的人都有影响。同样,道教对于佛教哲学,特别是对禅宗佛教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虽然今天没有几个人自称是道教徒,但是除了孔子以外,再没有哪一位中国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象老子那样广泛和持久。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 老子是思想家,不是宗教家,他并没有从事什么宗教活动。但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老子和庄子都把“道”说成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支配宇宙的法则。道教把“道”进一步抽象化、神秘化,使之成为一个玄妙莫测的最高精神实体。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重视养生之道,道教也吸收过来,并加以发展,为它的各种方术披上理论的外衣。因此,道教徒便把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拉进道教,奉为教主。 1949年8月18日,《别了,司徒雷登》写道:“多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1957年2月27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写道:“总之,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