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挡土墙地震土压力作用点计算的一种新方法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挡土墙地震土压力作用点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以Kotter方程为基础,假定挡土墙破坏面为平面,求出了挡土墙在地震影响下的主动和被动土压力作用点。对被动状态下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及墙体摩擦角对挡土墙土压力作用点的影响也做了系统分析,并和以前的不同方法计算的l值以及试验得到的l值进行了比较,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与前人的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这就验证了该方法是科学可行的。
[关键词] 挡土墙;Kotter方程;地震土压力作用点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土压力作用点的研究一般认为挡土墙的静止土压力作用于离墙基1/3墙高处,然而,当有地震作用时,其作用点位置将发生变化。Davies(1986)[1]等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假定挡土墙土压力作用于墙体中部是可行的。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Kotter方程的挡土墙抗震土压力作用点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假定挡土墙破坏面为平面形状[2]。
一、被动土压力及其作用点
如图(1)所示,Kotter方程描述了被动状态下挡土墙破坏面上作用力的分布:
(1)
式中――破坏面上的作用力;――填土内摩擦角;――土的容重;
――力作用点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见图1);――破坏面弧长的微分。
1.1 破坏面上的作用力R
(1)破坏面上作用力R的分布
如图2(a)表示破坏楔体ABC,包括被动土压力Pp,楔体ABC的自重W,水平和竖向惯性力Kh?W(Kh为水平加速度系数) 和Kv?W(Kv为竖向加速度系数),稳定土体作用在破坏面上的力R,其中δ为墙体摩擦角。
当破坏面为平面时,,式(1)简化为: (2)
积分上式得:(3)
上式给出了力R沿破坏面AB的分布,式中s表示AB上力R作用点距B点的距离。
考虑楔体ABC的边界条件:B点处,P=0,S=0,代入式(3)得到C=0,则式(3)变为:
(4)
则力R为:(5)
ΔABC中,由正弦定律有:
由几何条件得(为墙高),则
将AB表达式代入式(5)得: (6)
图1 Kotter等式对应的曲面图2(a) 破坏楔体ABC分析图图2(b) 破坏楔体ABC受力分析
(2)力R的作用点
如图2(b),有:
将式(5)变形:,比较上两式可得:
1.2 被动土压力Pp
如图2(b),考虑楔体ABC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力的平衡:
水平向:
则 (7)
竖直向:
则(8)
理论上,当楔体ABC处于破坏状态时,式(7)和式(8)计算的结果应相等。因此,可通过假定不同的α值反复迭代实现:首先,假定一α值,计算出反力R,再分别用式(7)和式(8)求出Pp值,若二者相等,则为所求Pp值;若不等,改变α值,直到用二式分别计算出的Pp值相等或二者的差值达到一定的精度为止。
(2)被动土压力作用点
考虑楔体ABC对A点的力矩平衡,有:
则(9)
被动土压力作用点离墙基高度h(见图2(a))为:
(10)
二、主动土压力及其作用点
如图1,主动状态时Kotter方程为: (11)
如图3(a)表示主动状态下的破坏楔体ABC,其中Pa为主动土压力。当破坏面AB为平面时,Kotter方程简化为:(12)
图3(a) 破坏楔体ABC 图3(b) 破坏楔体ABC受力分析
仿被动状态下的求法,主动状态下有:(13)
r为:
2.2 主动土压力Pa
如图3(b),考虑楔体ABC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力的平衡:
则(14)
则(15)
同理,可以采用迭代的方法求得Pa。如图3(a),考虑楔体ABC的力矩平衡,可得:
(16)
则主动土压力作用点离墙基高度为:(17)
结束语
挡土墙土压力作用点的研究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尤其是地震作用下作用点的研究。本文基于这点,提出了一种计算地震作用下挡土墙土压力作用点的方法,通过与其它方法以及前人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Davies,T.G.,et al.Passive pressure during seismic loading.J.of Geotech.Engrg.1986(4):479-483
[2]Dewaikar,D.M.,et al. Seismic passive/active thrust on retaining wall-point of application.Soil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光伏电站设计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模拟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DB13(J)T 218-2016外墙保温装饰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盒状金属装饰保温一体板).pdf
- 护理警示标识课件.pptx VIP
- EN1563-2011 球墨铸铁 中文版.pdf VIP
- 水泥罐施工方案方针.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下册折扣与成数人教版.ppt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3).ppt VIP
- 2025年光伏运维人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练习题库(含各题型)含答案.pdf VIP
- “素养导向”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及案例 课件.pptx
- 云南劳技七年级上册家政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