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调研报告.doc

大通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调研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通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调研报告

大通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关系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不会有经济的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是青海各民族的共同心愿。省委十二届四次会委审议通过了《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确定了“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号角。作为工业大县、农业大县、生态大县、文化旅游大县和民族自治县,大通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如何抓住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重大机遇,推动大通实现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必须加强五大基础、发挥七大优势   (一)大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五大基础   1、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大通县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县情特点,因地制宜,分层施教。利用中心组学习、党校干部培训等形式,对各级党政干部进行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利用每年9月份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对各族群众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以来大通县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民族团结歌曲进校园”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多民族多宗教的县情和“四个认同”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3月份“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对宗教界人士进行爱国爱教、遵规守法的宣传教育。并利用县广播站、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事迹。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各族群众的受教育面达到了95%以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宗教界人士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   2、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大通县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跨上了新台阶,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亿元,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4.3亿元,县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3.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90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各县占第1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家,新型工业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走在全省前列,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个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温棚规模达到2.2万栋,成为全省重要的农畜产品加工供给基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老爷山4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察汗河3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等旅游品牌日益彰显,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成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民族文化品牌。   3、具有稳定的团结基础。近年来,大通县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对影响民族团结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为主的工作方法,落实维稳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民族宗教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提高对影响民族团结不稳定因素的预防预警能力。严格落实和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对排查出的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建立台账,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到依法及时妥善处置。两年来,妥善处置了42起民族宗教领域的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1991年,大通县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994年2009年连续三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5年、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被西宁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集体”。   4、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通县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工作,重点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9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13.3亿元,实施了水、电、路、教育、卫生、文化、新农村建设等9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教育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民族教育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奖励性住房、危房改造切实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通过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团结和睦,目标同向,和衷共济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进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